|
过氧乙酸杀灭微生物效果及稳定性实验观察 |
|
黄育红 林立旺 陈路瑶 陈祖毅 王碧桑
关键词:过氧乙酸; 灭菌; 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R 18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7-2705(2000)04-0043-02
过氧乙酸,又名过醋酸,是一种广谱、高效、速效、廉价的灭菌剂。目前市售过氧乙酸多为A液、B液二元剂型,使用时将两液按一定比例混匀后放置一定时间方可使用。究竟混合后放置多少时间有效含量可以达到最高值,杀灭微生物的效果究竟如何?在实验室内,我们对混合后的过氧乙酸的含量、稳定性及杀灭微生物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方法
1.1 过氧乙酸含量测定 将A、B两液按10∶8(重量比)混匀,放置不同时间后,各取该混合液5 ml于100 ml容量瓶中,定容后,取此稀释液5 ml于100 ml碘量瓶中,加2 mol/L硫酸5 ml和10%硫酸锰3滴,用0.01 mol/L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至呈粉红色,立即加入10%碘化钾溶液10 ml和钼酸铵3滴,放暗处5 min,用0.1 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滴至淡黄色加入1%淀粉溶液3滴(溶液即呈蓝色),继续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硫代硫酸钠总用量,计算过氧乙酸含量。 1.2 悬液定量杀菌试验 试验菌为大肠杆菌(8099)、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ATCC9372),用含1%蛋白胨的PBS制成菌悬液,试验采用悬液法。将0.1 ml菌悬液加入盛有5 ml过氧乙酸溶液的试管中,混匀,22℃±2℃水浴至预定时间,取0.5 ml菌药混合液,加入盛有4.5 ml中和剂溶液(含0.5%硫代硫酸钠的磷酸盐缓冲液)的试管中,中和作用10 min后取该液以琼脂倾注法作活菌培养计数。培养温度37℃,时间48 h。 1.3 HBsAg抗原破坏性试验 采用悬液定性法。用含5%小牛血清的PBS配制成灵敏度10000倍的试验用HBsAg悬液(灵敏度经检测为2 ng/ml)。取该悬液0.1 ml加入盛有0.4 ml过氧乙酸稀释液的试管中混匀,22℃±2℃ 水浴至预定时间,立即加入0.5 ml中和剂溶液(含0.5%硫代硫酸钠及20%小牛血清的碱性磷酸盐缓冲液),混匀,经中和作用10 min后,吸取0.1 ml样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分析检测,测出试验组OD值(S)与阴性对照组(过氧乙酸与中和剂作用产物)OD值(N)的比值S/N,当 S/N<2.1时为HBsAg 抗原阴性。 1.4 模拟现场消毒试验 以人工染上大肠杆菌(8099)的木筷作为消毒对象。将预定量菌液滴染于受试筷子前端10 cm长度表面并涂匀,置37℃温箱干燥。将染好菌的筷子置无菌试管中,用无菌吸管吸取过氧乙酸稀释液10 ml加入试管中,使其浸泡整个染菌区,待作用至规定时间,取出置入含 0.1%硫代硫酸钠中和剂溶液中,经旋涡混合器充分洗脱后进行活菌计数。
2 结果
2.1 过氧乙酸含量测定及稳定性 将过氧乙酸A、B 两液按重量10∶8 混匀后,置于25℃±2℃条件下,过氧乙酸有效含量逐渐升高,在混合后12 h浓度为16.1%,30 h达到最高值18.1%,后又逐渐下降,到第17 d有效含量为15.9%。从混合后12 h到16 d这段时间,有效含量基本都在16%以上(见表1)。
表1 A、B 液混匀后不同时间过氧乙酸含量测定结果(%)
放置时间(h) 0 3 7 12 24 30 36 42 有效含量(%) 1.24 9.44 14.25 16.14 17.67 18.11 18.08 17.9 放置时间(d) 2 2.5 4 7 11 17 27 有效含量(%) 17.95 17.76 17.52 17.51 16.83 15.91 13.99
表2 过氧乙酸溶液的杀菌效果 (%)
对象 过氧乙酸 浓度(mg/L) 作用时间(min) 2 5 10 20 30 大肠杆菌(8099) 15 10 100.0 99.98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 / 5 74.15 100.0 100.0 100.0 /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 (ATC[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2 525份婴幼儿粪便标本致病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氯高铁血红素抗贫血的动物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