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外关于自发特质推理的研究综述 |
|
但也可以认为是由于句子理解过程中的精细加工造成的。为了克服这一缺陷,Winter[4]改进了研究方法。在实验中,他把隐含特质的句子作为分心任务,被试的主要任务是记忆一些数字系列。每一次实验程序如下:(1)呈现要求记忆的数字系列;(2)呈现一个分散注意的句子,要求被试大声地朗读;(3)回忆所学的数字。在进行了16次这样的试验和两分钟的字谜游戏后,被试意外地被要求对他们朗读过的句子进行线索回忆测验。结果表明,特质线索回忆的成绩超过了语义线索回忆和非线索回忆的成绩,说明当句子作为分心任务时STI仍然存在,并不是由于采用了精细加工的策略所致。
2.2 再认法
再认法主要是比较再认时的错误率和反应时,其预测是再认被行为隐含的项目将比再认没被行为隐含的项目时错误会更多、反应时会更长,因为特质的自发激活会干扰再认时的表现。
Uleman和Roman[5]运用再认探测程序去研究阅读时的特质推理。结果表明,紧跟隐含特质句子的特质探测比紧跟控制句的特质探测错误更多,反应时也更长。Luper等(1995)运用延迟再认的方法去研究STI,结果也发现,当这些新的特质词是被先前的句子隐含时要比它们没有被隐含时,再认时的错误率更高反应时更长。这些都说明了阅读时存在自发的特质推理。
2.3 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
词干补笔、词汇确定和重新学习与线索回忆及再认法不同,是研究内隐记忆的主要方法,它们也常被用来研究STI。Wintney等[6]运用限定的词干去获得直接的自发特质推理的证据。实验要求被试阅读简短的隐含特质或控制的段落,在每个段落之后,完成两个限定词干。他们预测如果存在自发特质激活,隐含特质段落后的词干将更多用特质来完成。结果表明,控制段落的词干10%是用相关的特质来完成的,而隐含特质的段落结果上升到31% 。Luper等[7]运用词汇确定对STI进行了研究。他们预测,如果阅读隐含特质的句子激活了特质,那么对于特质词汇确定的反应时应比紧跟控制句时短。研究结果也表明,紧跟隐含特质句的特质词确定比紧跟情境句时更快更精确。这些都说明存在自发特质推理。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概念转变模型及其发展 下一个医学论文: 认知灵活性理论 超文本和Internet网络教学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