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丙型肝炎疫苗研究现状及策略 |
|
等指出,仅管应用了较大剂量的E1、E2包膜糖蛋白及多次免疫程序,仍有黑猩猩受到感染。今后研制的疫苗应能够保护大剂量HCV攻击。此外,Choo等的研究是在最后一次加强免疫后动物血清抗HCV-E抗体效价达到高峰时进行攻击,攻击后HCV-E抗体效价迅速下降,现在不知免疫后抗体能维持多久,该抗体水平和免疫保护间的关系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这是决定疫苗有效性的另一个因素。实验中除了两只动物曾用活的重组疫苗病毒免疫外,其它均用重组表达的包膜蛋白,均不能产生明显的细胞免疫反应,因此应进一步研究针对HCV的细胞免疫反应。更值得一提的是Choo等的研究尚未涉及HCV疫苗能否保护不同株的HCV感染,实际上研制HCV疫苗最大的障碍是HCV E区高度变异,有效的HCV疫苗必须能够诱导机体产生针对多种HCV株的免疫反应。是否能通过加入不同株高度保守的位点或包括多个株多种变异位点来解决这一问题,因而将来的疫苗可能是一种混合疫苗〔14〕。与HCV感染有关的细胞免疫是HCV疫苗研制的另一方面。Koziel等〔15〕从慢性HC患者肝脏中浸润的淋巴细胞中发现有针对HCV E1和NS2的人白细胞抗原(HLA)-I型相关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进而在体外研究了CTL所识别的HCV表位,结果发现至少存在四个与HLA-I型有关的表位,HCV C蛋白比较保守,变异性不大,除了可能是CTL的靶抗原外,也可能是体液免疫及辅助性T细胞识别的主要抗原。但HCV E2蛋白的CTL识别位点变异性很大,可能象HIV-1一样,借助CTL表位的变异以逃逸免疫监视。因此,CTL识别表位的发现有助于HCV多肽疫苗的研究。美国Merck实验室以基因疫苗的方法建立了CTL介导的细胞免疫来预防流感病毒取得成功。这对目前面临困境的HCV疫苗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提供了一条新思路。HCV包膜蛋白变异性很大,这与流感病毒相似,但其核心蛋白高度保守。因此,通过基因转移方法,将HCV-C cDNA导入体内,表达C蛋白后,借助CTL介导的细胞免疫,能否预防HCV感染,颇值得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Saito I,Miyamura T,Ohbayshi A,et al.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develop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0,87∶6547.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1990 1996年辽宁省布鲁氏菌病流行特点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我国21世纪老年流行病学的发展战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