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心理学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
|
判断,加强自主性和创造性教育,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培养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 4.4 针对学生的厌倦心理状态 4.4.1 利用解剖学的直观教具包括版图、挂图、模型、标本、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尸体解剖标本等,在教学中应遵循教育心理学的变式原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4.2 利用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拓展教学思路。目前,国内尚无真正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的人体解剖学教学实验室,但当前有些技术是可以应用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5 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 利用好奇心,轻松导入课程内容。教师应利用学生对解剖学所怀有的好奇、期盼的心理,以轻松、熟悉的话题作为开始,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到教学内容上。例如介绍与本次课程相关的小病例、小故事。比如在讲到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时,以阑尾炎患者出现的典型腹痛由肝下转移到脐周,最后在右下腹形成固定的、局部的压痛病例为例,将学生的好奇心理逐步引导到“麦氏点”这一重点内容上来。 4.6 针对学生的漂浮心理 多种教学方式并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克服漂浮心理。教师应当认识到,教师应当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还原为课堂的主角,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适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克服漂浮心理,防止不良心理反应扩散和蔓延,提高教学效果[2]。 十几年来,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合理运用了心理学的上述理论,学生极易接受,从而使人体解剖学及其实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对于心理学理论的运用,有的放矢,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切忌生搬硬套,以免弄巧成拙。为了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将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从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学计划、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使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入手,在多个教学环节发挥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医学人才。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结合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下一个医学论文: 循证医学与教学方法相结合在解剖学教学中探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