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浅谈心理学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判断,加强自主性和创造性教育,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培养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
  4.4 针对学生的厌倦心理状态
  4.4.1 利用解剖学的直观教具包括版图、挂图、模型、标本、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尸体解剖标本等,在教学中应遵循教育心理学的变式原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4.2 利用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拓展教学思路。目前,国内尚无真正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的人体解剖学教学实验室,但当前有些技术是可以应用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5 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
  利用好奇心,轻松导入课程内容。教师应利用学生对解剖学所怀有的好奇、期盼的心理,以轻松、熟悉的话题作为开始,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到教学内容上。例如介绍与本次课程相关的小病例、小故事。比如在讲到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时,以阑尾炎患者出现的典型腹痛由肝下转移到脐周,最后在右下腹形成固定的、局部的压痛病例为例,将学生的好奇心理逐步引导到“麦氏点”这一重点内容上来。
  4.6 针对学生的漂浮心理
  多种教学方式并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克服漂浮心理。教师应当认识到,教师应当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还原为课堂的主角,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适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克服漂浮心理,防止不良心理反应扩散和蔓延,提高教学效果[2]。
  十几年来,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合理运用了心理学的上述理论,学生极易接受,从而使人体解剖学及其实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对于心理学理论的运用,有的放矢,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切忌生搬硬套,以免弄巧成拙。为了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将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从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学计划、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使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入手,在多个教学环节发挥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医学人才。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浅谈中老年人美容整形的心理特征及手术
    心理应激对 型糖尿病人糖代谢影响的对
    中师生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对一例恐怖症的综合心理治疗
    浅谈三查七对以外的差错防范
    住院精神病病人配偶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抑郁焦虑心理的影
    PET CT检查中患者不良心理调查及干预方
    浅谈社区妇女更年期保健
    自然分娩过程中助产士心理干预临床探讨
    浅谈助产护士对临产妇女的心理干预
    正视心理健康问题促进优生健康成长
    浅谈孕妇用药与优生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