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浅谈心理学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颜绍雄

 【摘要】解剖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而解剖学教学具有特殊性,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针对各种心理问题,采取细心疏导,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
  【关键词】解剖学 心理学 教学 心理状态
  
  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医学课程的“敲门砖”。人体解剖学的名词繁多、内容枯燥,部分内容、复杂、抽象、难懂且易忘。在解剖学的实验教学中采用的是特殊的“教具”尸体标本,给学生带来了神秘、新奇、紧张甚至恐惧的心理。因此,教师在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因势利导,排除学生不利的心理因素,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3]。
  
  1 教学内容要富于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首先要总结和挖掘解剖知识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精心准备讲稿和教案。譬如针对臂丛分支的肌肉支配“桡神经不难记,全部伸肌它都管。尺神经也简单,前臂屈肌一块半,名为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则半,其余正中神经管”。针对12对脑神经 “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副舌下十二全”。这样学生感觉不枯燥、不易忘记,同时提高学习解剖学的兴趣。
  
  2 联系临床工作
  
  让学生感到解剖知识的实用性,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目的性。用我们身边临床实例,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例如,在讲授神经系统的面神经时,学生往往对面神经的行径、分支和功能感到困惑,于是在讲完正常结构后,给出一面神经瘫痪实际病例:一患者在外伤后出现一侧闭眼障碍,出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眼干,泪液分泌明显减少,口角偏向一侧。让学生判断损伤部位?哪一侧面神经瘫痪?这种教学方式可明显提高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掌握知识牢固。
  
  3 在教学中让学生获得美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那是不可思议的”, 希腊美学家柏拉图的人体黄金分割美,我国早就有面部的“三停五眼”, 它阐明了人体面部正面观纵向和横向的比例关系。“三停”是指将人面部正面横向分为三个等分,即从发际至眉线为一停,眉线至鼻底为一停,鼻底至颏底线为一停;“五眼”是指面部正面纵向分为五等分。在传统的中国画法里,关于头身比例关系有“立七、坐五、盘三半”的说法,就是说人站着身高应为七个头长,人坐在椅子上,从头到地面脚底应为五个头高,盘腿而坐,应为三个头高。在人体直线偏于阳刚美,这是男人的气魄;曲线代表柔美,它是女人所特有的美。精致的心脏瓣膜是一种巧夺天工的美,小肠的绒毛是一种精细的结构美。解剖学教学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正确的审美观点,引导学生入情,准确将美传达给学生,用美学吸引学生。
  
  4 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状态 细心疏导
  
  4.1 对学生的恐惧心理状态
  4.1.1 解剖学教学用的尸体标本,是死者死亡后继续奉献,他的奉献就应当得到尊重和善待,我们应当更加缅怀、祭奠他们。体现解剖学教学的人文关怀。
  4.1.2 把微笑带进教室,教师的微笑对于活跃气氛,缓解紧张情绪,驱散恐惧心理有着重要的作用。相反,严肃的面孔,只能使恐惧和紧张情绪加剧,致使学生在惴惴不安中熬过教学过程。

 4.1.3 告诉学生,我们所用的标本大多是老师们和前几届同学亲手收集和制作的。怀恐惧心理的学生,心情就会轻松起来,他们会把想象中的面目狰狞可怕的死人想成一件为他学习所必须的教具,他们会感到,既然是以前同学制作的标本,说明没什么恐惧的。?
  4.2 针对害怕尸体标本脏和带有传染病心理状态
  教师身体力行地去接触标本,为学生作好示范、示教。并坦率地告诉学生,标本是经过消毒、防腐固定处理的、是无菌的、不脏的和无毒的,消除学生的顾虑。
  4.3 针对学生的依赖心理状态
  要充分认识到依赖心理的危害,遇到问题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和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浅谈中老年人美容整形的心理特征及手术
    心理应激对 型糖尿病人糖代谢影响的对
    中师生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对一例恐怖症的综合心理治疗
    浅谈三查七对以外的差错防范
    住院精神病病人配偶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抑郁焦虑心理的影
    PET CT检查中患者不良心理调查及干预方
    浅谈社区妇女更年期保健
    自然分娩过程中助产士心理干预临床探讨
    浅谈助产护士对临产妇女的心理干预
    正视心理健康问题促进优生健康成长
    浅谈孕妇用药与优生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