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机制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
mission Molecular epidemiology
探讨HBV宫内传播的机理从而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是控制世界上乙肝流行的关键之一。但是,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告仅有数篇,且结论相互矛盾〔1~3〕。为此我们于1992年开始了病例对照研究与胎盘组织的免疫组化检测。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标本收集:1993年3月至1995年9月在陕西省妇幼保健院选择HBsAg阳性孕妇的连续性病例283名及其所生婴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孕妇血、出生后24h内的婴儿股静脉血标本。婴儿采血后进行乙肝疫苗全程免疫、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同时收集HBsAg阳性孕妇不同孕期的胎盘110例,阴性孕妇的胎盘25例。 二、病例对照调查:按统一表格,由培训的调查员进行。内容分六大类51个项目。凡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血清HBsAg阳性者判定为宫内感染,作为病例组;阴性者为对照组。 三、实验室检测: 1.血清HBsAg和HBeAg:检测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盒购自上海科华生物技术公司。结果用DG-3022A ELISA 检测仪判定,P/N≥2.1为阳性。 2.胎盘HBsAg与HBeAg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用ABC免疫染色法检测,试剂盒购自美国Vecta公司。鼠单克隆抗-HBs和兔单克隆抗-HBc购自美国Zymed公司。HBsAg与HBcAg阳性的尸肝组织为阳性对照;HBsAg和HBeAg阴性的尸肝、HBsAg阴性的孕妇胎盘组织为阴性对照。同时设正常鼠或兔血清的替代对照和PBS空白对照;还进行了HBsAg吸收阻断试验以证明其特异性。 四、统计学方法:用第四军医大学统计学教研室SPLM软件在486微机上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
结 果
一、一般情况与HBV宫内感染率:283例孕妇血清,经实验室核查HBsAg,有41例阴性。故仅242例可供研究。宫内感染率为3.3%(8/242)。HBsAg与HBeAg双阳性的孕妇有88例,其宫内感染率为9.1%(8/88)。 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1.均衡性检验:对病例组与对照组母亲的年龄、职业和婴儿的体重、性别等进行均衡性检验,差异均未见显著性。故这些因素与宫内感染关系不大。 2.单因素分析:在孕妇HBeAg阳性、农村居住、既往HBsAg携带、人流史、1产以上、剖腹产、孕期用药、先兆流产与早产、妊高征等等诸多因素中,仅母亲HBeAg阳性与先兆早产OR值高(分别为32.63与22.80)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见,这二者可能是宫内感染的主要因素。 3.多因素分析: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仍然是母亲HBeAg阳性与先兆早产史这2个因素有意义(OR值分别为7.06与13.08)(表1)。
表1 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各危险因素的logistic多元分析
参数名 OR值 估计值 标准误 U值 P值 常数项 -4.8543 2.5119 1.9325 0.0533 HBeAg阳性 7.06 1.9548 0.9565 2.0436 0.0410 既往HBsAg携带 1.21 0.1882 0.1131 1.6644 0.0960 先兆流产 0.27 -1.3084 1.4894 0.8785 0.3797 先兆早产 13.08 2.5710 0.9652 2.6638 0.0077 妊高征 0.50 -0.6993 1.9568 0.3574 0.7208
三、胎盘组织的免疫组化结果: 1.HBsAg和HBeAg的阳性检出状况:25例HBsAg阴性孕妇各孕期的胎盘组织均阴性。HBsAg阳性组中,孕早期的18例均阴性;孕中期6例中有1例HBsAg和HBcAg免疫组化阳性(16.67%),HBsAg见于脱膜、滋养层与Hofbauer细胞的胞浆中;足月的86例中有32例(37.21%)检测到HBsAg,其中21例同时HBcAg阳性,后者分布在细胞核内(图略)。因此,HBV在胎盘组织内的感染有随孕期延长而增加的趋势。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沈阳地区不同人群HCV感染及HCV基因型分布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我国性病疫情的过去 现在与将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