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氧及烧伤大鼠血清对培养的乳鼠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影响 |
|
王旭 迟路湘 吴军 杨宗城
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是一种近距离的细胞间通讯方式,主要传递组织或细胞群体内基因信号,对细胞的正常增殖、分化和代谢功能以及组织自身稳定等起着重要调节作用。我们利用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和扫描电镜,观察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在缺氧、烧伤血清刺激下的早期动态变化。
材料与方法
1.乳鼠心肌细胞培养及实验分组:出生48 h以内的乳鼠,剥离心包膜,留心尖部剪碎,加入常规消化液37 ℃ 10 min,以1×108/L的密度种植,5% CO2培养箱常规培养。 心肌细胞培养1周,待单层细胞覆盖密度趋于饱和时进行致伤。(1)对照组:心肌细胞常规培养7 d,于1 h\,3 h\,6 h收集标本;(2)单纯缺氧组:细胞培养7 d,将5% CO2改换成9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9290700-03) N2,4% O2,4% CO2混合气体充入培养皿中,模拟缺氧环境,致伤后1 h\,3h\,6 h收集标本;(3)单纯烧伤血清组:细胞培养7 d,吸除培养液,改加含10%大鼠烧伤血清DMEM培养液(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后48 h内血清),致伤后1 h\,3 h\,6 h收集标本;(4)双因素致伤组:将常规培养至第7 d的心肌细胞,改换含10%大鼠烧伤血清DMEM培养液,充入混合气取代有氧培养,于伤后1 h\,3 h\,6 h收集标本进行检测。 2.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SLDT)检测DJIC:致伤结束时吸除培养液,PBS液(pH 7.2)冲洗3次,用手术刀在盖玻片上轻轻划痕数条,相距约2 mm,将含有0.05 % Lucifer-yellow(LY, Sigma产品)的PBS溶液2 mL加入平皿3 min。吸净荧光染料,PBS漂洗2次,欧林巴斯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照像。 3.扫描电镜:将致伤后的心肌细胞用2.5%戊二醛固定24 h,1%锇酸后固定1 h,乙醇系列脱水,醋酸异戊酯置换,临界点干燥,离子喷镀后在JSM-T 300型扫描电镜下观察并摄片。
结果
1.心肌细胞培养:单细胞种植20 h,部分细胞贴壁伸展,有多个细而长的触突,博动明显但频率不一,5~7 d后单层细胞覆盖整个玻片,相近细胞博动频率逐渐一致。 2.致伤后心肌细胞GJIC功能的变化:正常乳鼠心肌细胞培养后具有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LY荧光染料传递划痕标记附近5例细胞。由划痕处即染料传输前沿,荧光染料浓度由近及远逐渐因消耗而降低,荧光强度逐渐减弱。未划痕区细胞无荧光标记现象。 实验组心肌细胞在致伤后1 h,即表现出GJIC功能传导阻滞,着色细胞与划痕线之间距离缩短,呈点状横向排列。随致伤时间延长,荧光染料停滞在划痕边沿不再扩展,提示心肌GJIC功能受到抑制(表1)。
表1 心肌细胞致伤后GJIC功能的变化 Tab 1 Effect of hypoxia, burnt serum on 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in cultured cardiomyocytes
Time (postburn) Control Hypoxia Burnt serum Hypoxia and burnt serum 1 h +++ ++ +++ + 3 h +++ + ++ - 6 h +++ - + -
“-”:The LY fluorescence was limited to the primary loades cell “+~+++”:Transfer of LY fluorescence reached some rows of cells from the scraped line;LY=Lucifer-yellow 3.扫描电镜下心肌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正常心肌细胞呈梭形、柱状或多角形,多伪足,彼此连接紧密。细胞边缘微绒毛丰富,细胞表面微嵴分布均一,密度中等。致伤后,心肌细胞表面微嵴分布紊乱,有嵴消失小区或微嵴致密。细胞膜边缘变厚,细胞伪足和微绒毛减少或断裂,细胞间彼此分离,呈脱落前征象,尤以缺氧复合烧伤血清组最为明显。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光量子对脑梗塞患者红细胞膜Na 下一个医学论文: 3种血液病血清乳酸脱氢酶的变化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