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事心理学中的效标研究 |
|
模型是将某具体职务所要求的多个效标分别赋予一定的权重,再按线性合成的方法整合成一个合成效标,来反映总的绩效。Toops(1944)、Thorndike(1949)、Brogden和 Taylor(1950)、Nagle(1953)主张合成效标[10],他们认为效标应提供每个个体对组织的价值或成功大小的尺度,单一指标便于作决策和进行个体间比较。这种合成可能是主观的,但定量的权重可以确定每一效标的重要性位置。 多重效标模型强调必须收集多个职务绩效效标,来确定效标的独立维度,并更好地理解效标。Cottel(1957),Lawshe和Mc Ginley(1951),Guion(1961),Schmidt和 Kaplan(1971)主张多重效标[11]。他们认为效标的各个维度彼此相互独立,不能合成,合成的指标意义含糊,没有心理学意义。当将多个效标复合成一个合成效标时,就失去了各个独立效标对职务成就作用的解释说明,因为每个个体有多种方法来实现一定的成功。 合成效标和多重效标模型的区别主要在两点:第一,合成效标强调的是效标的经济构成,他们认为所有的效标都与一个经济变量有关,从而将每个效标赋予一定的货币值,以货币为单位,将各个效标合成起来。多重效标强调的是行为和心理的构成,从行为和心理上去理解各个效标。第二,合成效标模型的目标是用于实践和经济学的研究,而多重效标模型的目标是用于心理和行为方面的研究。 多重效标模型和合成效标模型各有用途。如果研究的目的是关注预测源与效标维度的关系的心理学意义,最好采用多重效标;如果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作管理决策,应该使用合成效标,可以是客观的组合,如使用多重回归分析各种效标要素的加权;也可以是主观的组合。 效标是多维的,在实际应用中,既可以采用多重效标,也可以将多个效标整合起来,合成一个合成效标。但是效标的具体内容包含哪些方面?这是最近研究者们提出的一个问题。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成人后期日常能力研究的主要论题 下一个医学论文: 自我现实化 与 自我实现 辨析 对一个错误的纠正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