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鉴定油菜远缘杂种的细胞学方法 |
|
吴建国 李再云 刘 焰 石春海 傅廷栋
中图分类号:Q343.5;Q3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9772(1999)05-0051-52
A Cytological Method for Determining Wide Hybrid of Rapeseed
WU Jian-guo,SHI Chun-hai Deptartment of Agronomy,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310029,China LI Zai-yun,LIU Yan,FU Ting-dong Deptartment of Agronomy,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430070,China
在众多的染色体观察技术中,压片法由于其步骤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在油菜及其近缘种属植物染色体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蓝泽蘧等,1994)。然而,通常观察的部位为种子根尖,由于远缘杂交结实率普遍较低,得到远缘杂种又极其珍贵,取其种子根尖来鉴定是否为真杂种则相当困难,同时,在鉴定附加系、单体与缺体等非整倍体时,取根尖观察也存在相似问题。如通过组培技术,来增加观察部位的数量,则在技术上要求过高,不是一种最理想的方法。我们采用幼小雌蕊观察法,能快速地鉴定当代单株的染色体组成。本文对以上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来源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2n =38, AACC)与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laceus,2n =24, OO)属间杂种的第四代群体中,鉴定出一属间五倍体(2n =50, AACCO)植株(Li等,1995;Wu等,1997)。将该属间五倍体杂种种子播于大田,连续套袋自交得第一代、第二代与第三代自交种子。以自交第一代中2n=41的植株为母本,人工去雄,与甘蓝型油菜进行回交,获得供细胞学观察用的种子。 1.2 组织培养技术与快速繁殖 用种胚培养方法鉴定单株的染色体组成。将属间五倍体自交第一代种子在70%酒精中处理5min,然后用0.1%升汞消毒15min,经无菌水洗涤4次后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基成分为MS + 3mg/L 6-BA + 0.2mg/L NAA + 30g/L 蔗糖 + 8g/L 琼脂。待萌发出的小苗长出3~5片真叶且有腋芽时,将腋芽切下,分别接到新鲜培养基上,每一腋芽可发育成苗,且从基部愈伤组织长出许多小芽,取其茎尖和幼叶供细胞学观察。 1.3 细胞学方法 用压片观察法来进行有丝分裂计数。种子根尖观察法,将回交种子冷水浸泡数小时,置湿润滤纸上于25℃下萌发,待根长至1~1.5cm时,取种子于22℃下0.002 mol/L 8-羟基喹啉活体处理3h,用卡诺液固定24h,然后置于70%乙醇中在4℃下保存。组培苗观察法,取培养基上幼苗的茎尖及幼叶,置于22℃0.002 mol/L 8-羟基喹啉溶液中处理3h,其余步骤同上。幼小雌蕊观察法,剥取幼小花蕾中的雌蕊,用0.002 mol/L 8-羟基喹啉处理5h,经卡诺液固定24h后,4℃下保存于70%乙醇中。观察时,取所用材料,在60℃下,用1 mol/L HCl水解10min,移至玻片上,加一滴10%改良的苯酚品红染液,压片镜检。
2 结果与讨论 在压片方法相同的情况下,同一类型植株(2n =41),不同的取材部位,其细胞学观察结果,差异极显著(表1)。其中种子根尖观察中,平均每个种子根尖有5.7个分裂相细胞可用于统计染色体数目。组培幼苗,平均每个材料仅有4.3个分裂相细胞可供计数。而幼小雌蕊则表现明显的优势,平均每个雌蕊有15.3个分裂相可供染色体计数,且染色体形态较好(图1)。
表1 2n =41植株体细胞观察结果
取材部位 材料数目 具分裂相细胞数目 平均 种子根尖 20 114 5.7 幼苗 7 30 4.23 雌蕊 15 229 15.3
图1经幼小雌蕊观察法,示2n =41的分裂相
由于我们所用的材料是属间杂种后代,其种子的生活力差异大,胚根生长极不一致,有的根尖因生活力差,分裂相少,染色体形态不佳,而给准确地[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烟草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DNA片段的高效克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