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发育阶段水稻苗高的QTL分析 |
|
22个株系)。1997年11月在海南陵水种植亲本和DH群体,随机排列,单本插,每株系种3行,每行10株。 1.2 性状调查及数据分析 在播种后20、50、80、95和110 天 (分别记为第Ⅰ、Ⅱ、Ⅲ、Ⅳ、Ⅴ阶段) 调查中间10株的苗高(从植株基部至叶片最顶端的距离)。RFLP的分析与作图参见文献〔6〕。采用区间作图法用Mapmaker/QTL软件对不同发育阶段苗高以及两阶段之间的净增长量(分别记为Ⅱ-Ⅰ、Ⅲ-Ⅱ、Ⅳ-Ⅲ、Ⅴ-Ⅳ)进行QTL定位分析,采用LOD值2.0作为阈值来判断QTL的存在,同时还计算了每个QTL 对该性状的贡献率和加性效应〔7〕。
2 结果与讨论 2.1 亲本及DH系的苗高表现 从图1可见, 播种后20天一直到80天,京系17的苗高都高于籼稻窄叶青8号。以后京系17几乎停止生长,在95天时, 窄叶青8号已高于京系17。而DH系平均值在第Ⅰ阶段时较双亲矮,以后阶段则都介于双亲之间。
图1不同发育阶段亲本及DH系的苗高
2.2 苗高的QTL分析 表1列出了对122个DH系苗高及其净增长量的QTL定位结果,5个不同时期和4个净增长量数据共检测到9个QTL,分别位于染色体1,4,6,7,8,11,和12上。其中6个QTL既可在不同时期中检测到,又可用净增长量的数据检测到,另外3个QTL只能用净增长量的数据检测到。SH-4 是一个主基因,它在各阶段都表达,并对苗高的贡献率皆在20%以上。9个QTL中以SH-4、Sh-10、 Sh-11a贡献率最大,都在36%以上,不同阶段检测到QTL对苗高的总贡献率则以第Ⅲ、Ⅳ、Ⅴ阶段及(Ⅱ-Ⅰ)为最大,都在42%以上。9个QTL中Sh-6、Sh11-a、Sh11-b 和Sh-12的加性效应值是负的,表明ZYQ8有利于苗高的增加, 其他QTL加性效应值是正的,表明JX17有利于苗高的增加,不同阶段检测到的QTL的基因效应值都是一致的,如 Sh-11a 在3个时期中检测到,并都是负值,SH-4 在各个阶段都表达,其加性效应值都是正的,说明各个QTL的效应是稳定的。图1表明, 双亲在80天以后苗高发育进程不同,由表1也可看出第Ⅲ和第Ⅴ阶段所检测到的QTL只有SH-4 是共同的,其它QTL则不同,而Ⅳ-Ⅲ检测到的Sh-6、Sh-10 也是该阶段所特有的,说明苗高发育进程差异反映了QTL表达的差异。
表 1不同发育阶段水稻苗高的QTL
QTL 区间 LOD 贡献率 I II III IV V II-I III-II IV-III V-IV sh-1 GA506-C949 2.33 11.4 C949-C385 3.77 13.6 sh-4 CT206-CT404 6.83 4.83 46.9 CT404-CT500 4.76 18.5 CT500-CT513 5.54 22.4 CT513-G271 6.66 27.8 C975-RG449 3.21 2.22 11.6 sh-6 CT308B-G294 2.56 8.4 sh-7 RG351-CT469 2.60 11.5 sh-8 G1073-RG1 2.84 2.62 9.3 CT56-G187 3.63 20.7 sh-10 G1082-GA223 3.33 3.67 5.07 14.9 GA223-G291 2.29 2.33 2.54 45.8 sh-11a L190-G1465 2.15 36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银额果蝇B染色体特异性基因的初步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不同化学杂交剂 CHA 对小麦花药同工酶影响的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