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青海藏族HLA II类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并结合-DQA1,-DQB1基因座,与我国其他民族群体及高加索人、尼格罗人的等位基因分布情况作精细比较,构建了隶属于三大人种11个民族或群体的分子系统树,探讨了藏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亲缘关系。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对象
  为在青海居住3代以上,无血缘关系的健康藏族人,计49例。男女比例接近1∶1。
1.2基因组DNA的制备
  用真空采血管(Nipora,日本产品)抽取静脉血5ml,依照Miller法抽提基因组DNA〔3〕。
1.3引物设计
  HLA-DPB1基因的第二个外显子按照Ota等所推荐的引物DPB101N,DPB201进行扩增〔4〕,序列为:
  DPB101N5 -GTGAAGCTTTCCCCGCAGAGAATTAC-3 ;
  DPB2015 -CACCTGCAGTCACTCACCTCGGCGCTG-3 。
1.4PCR扩增DPB1目的基因
  按照第11届国际组织相容性会议(1991)推荐的方法进行。变性、退火和延伸温度分别为94℃、62℃和72℃。在DNA扩增仪 (上海复日生物实验技术研制所) FR-800上扩增35个循环。对PCR产物以12%PAGE进行检测。
1.5RFLP分型
  DPB1基因扩增产物分别用Bsp1286I、FokI(Biolabs,美国)、Dde1、BsaJI(Toyobo,日本)、BssHII、Cfr13I、RsaI (Toyobo,日本)、EcoN1和AvaII进行酶切。酶切产物以12%PAGE确定酶谱,并按H. Inoko 研究组的酶切格局确定样品的基因型〔4〕。
1.6统计分析
  数据通过Origin软件处理后,用Halbau 软件计算P修正值(用Fisher s exact test校正),当Pcorr<0.05时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
1.7系统树的构建
  采用Nei 的公式,用自编C语言计算机程序计算藏族群体与其他各民族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并运用Nei 等(1993)的Mega软件中的算术平均的不加权对群法对各种族或群体进行聚类,绘制分子系统树〔5〕。

2结果和讨论
2.1藏族HLA-DPB1各等位基因的分布
  为讨论方便,我们选取了藏族群体及几个有代表性的群体进行了统计比较,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在检出的藏族DPB1的18个等位基因中,DPB1*0501(38.0%) 的频率最高,其次为*0201(20.0%)、*0301(16.0%)、*0402(16.0%)和*1301(16.0%)。未观察到的等位基因为*1601。经与其他民族或群体进行比较, 发现了有意义的结论:DPB1*0501在藏族、中国南方汉族、中国北方汉族和日本人中的分布频率最高,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8.00%、?7.69%、60.20%和39.00%〔6~9〕;而在高加索人中,分布频率最高的均为*0401(此处以生活在北美的高加索人为例,其等位基因频率为52.0%)。尼格罗人中*0101(43.0%)的频率最高(以生活在巴西的尼格罗人为例)〔10, 11〕。因此可以认为:DPB1*0501在黄种人中分布最频繁,它可以作为黄种人的基因频率分布的特征之一;而*0401和*0101分别为高加索人和尼格罗人的特征高频等位基因。此外,通过计算Pcorr比较藏族与表1中几个群体的等位基因分布的差异性,发现*0501在黄种人中尽管皆为最高频率的等位基因,但其间*0501的分布频率仍有显著性差异(Pcorr<0.05),说明在同一人种内部等位基因的分布也是有差异的;其他等位基因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从表1还可看出,有多个等位基因在藏族与高加索人及尼格罗人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表1藏族DPB1等位的分布以及与其他群体的比较


DPB1 藏族 中国南方汉族 中国北方汉族 日本人 高加索 尼格罗人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青海高原地区出血性十二指肠炎62例病因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