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癫痫大鼠海马内凋亡神经元超微结构的研究 |
|
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180~250g,分为实验组(n=16)和对照组(n=8)。实验组大鼠颈部皮下注射KA(10mg/kg;5g/L),对照组大鼠颈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2ml/kg)。根据Racine[8]所描述的癫痫行为1~5级标准,观察实验组动物全部达到4级或5级后,即认为实验组动物已符合癫痫模型的要求。 对照组和实验组动物分别在给予生理盐水或KA1、3、5、7d后以水合氯醛(400mg/kg)麻醉。经心脏先以100ml生理盐水冲洗后,再用含2%多聚甲醛1.25%戊二醛的0.1mol/L的磷酸缓冲液200ml灌流固定。取脑,用与灌流液相同的固定液后固定过夜,再将其浸泡于含20%蔗糖的磷酸缓冲液中直至下沉。 2.光镜及电镜样品制备 沿大脑正中裂将鼠脑分为左、右两部分。取左侧脑组织常规脱水,石蜡包埋。石蜡切片机切取脑片,脑片厚度为10μm,硫瑾染色,光镜下观察。 取右侧脑组织用振动切片机切片,片厚为60μm。2%锇酸(pH7.4)室温下后固定1h,磷酸缓冲液洗3次,梯度酒精脱水,Epon812平板定位包埋。光学显微镜下分别选取齿状回门区和CA1区的组织,并将其粘在预制的空白包埋块上,LKB超薄切片机切片,经醋酸铀和枸橼酸铅双重染色,JEM-2000EX透射电镜观察并摄片。
结 果
1.光镜结果 海马齿状回门区(图1)KA后1d,仅偶见凋亡神经元;KA后3d,可见较多的凋亡细胞;KA后5d凋亡细胞数目最多;KA后7d,该区凋亡神经元的数目已开始减少。 海马CA1区(图2)KA后1d,仅偶见凋亡神经元;KA后3、5d,凋亡神经元的数目渐次增多;KA后7d,凋亡神经元的数目达到最多,同时伴有神经元数量的明显减少。 海马齿状回门区和CA1区凋亡神经元的形态表现为胞核、胞质深染,整个神经元呈浓缩状态,体积缩小,细胞突起明显减少,甚至消失。 2.电镜结果 电镜下,KA后3、5、7d时,在海马齿状回门区和CA1区均可见到不同阶段的具有凋亡表现的神经元,其凋亡表现与注射KA的时间不同步。在齿状回门区和CA1区所见凋亡神经元的形态大致相同,许多凋亡神经元周围可见胶质细胞突起包绕。早期阶段的凋亡神经元的形态仅表现为染色质积聚成块、边集(图3)。而且经常可见集聚的染色质在核内形成不规则的染色质环,环内为电子密度低的核质及均匀分布于核质内的细小的颗粒状物(图4A)。在凋亡的晚期阶段,有时全部染色质完全聚集在一起,在核内形成一个大的高电子致密度的染色质团块。凋亡神经元的核膜常会出现皱缩、折迭和扭曲(图5A)。在凋亡的晚期阶段,核膜常出现破裂。 在凋亡的早期阶段,胞浆内的变化仅表现为部分粗面内质网略有肿胀(图3)。此时,胞浆的电子致密度较高,而多数线粒体、高尔基器等其他细胞器仍保持正常状态。在凋亡的晚期阶段,大部分的粗面内质网都出现肿胀,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脱落,散在分布于胞质中。 在部分凋亡的神经元胞体内,有时可见一些成束状的微丝样结构(图4B)。这些“微丝束”既可见于胞浆内的细胞器之间,又可见于核内边集的成块的染色质之间。此外,在凋亡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与其邻近结构之间,有时可见到一些突触样结构(图5B)。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大鼠脑缺血区非特异性酯酶阳性细胞的分布和定量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弓重建的形态学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