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大鼠臂旁核向丘脑腹后内侧核的投射

on transmission, but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somatic sensory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PBN might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somatic sensory information.
  【Key words】 Parabrachial nuclei; Thalamic ventral posteromedial nucleus; Somatic sensation; Visceral sensation; Rat

  臂旁核(PBN)由围绕在小脑上脚周围的神经元构成,可分成臂旁外侧核(PBL)、臂旁内侧核(PBM)和KF核3个部分[1]。PBN的功能非常复杂,主要与呼吸调节[2]、心血管活动[3]和味觉[4]等内脏活动和感觉信息的传导有关。PBN具有广泛的纤维联系,Saper[5]在最近的一篇综述中对其进行了系统总结,指出PBN向丘脑发出投射的神经元仅位于PBL的内外侧亚核(internal lateral subnucleus,IL),且IL也仅向丘脑板内核群投射。丘脑内接受躯体感觉信息(包括伤害性信息)的特异性核团主要是丘脑腹后内侧核(VPM)和丘脑腹后外侧核(VPL),此二核合称丘脑腹基底复合体(VBC)。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和脊髓背角浅层是躯体伤害性刺激信息传递的初级门户。近年的研究证实PBN也是Vc和脊髓背角浅层上行投射神经元的重要中继站,在躯体伤害性刺激信息向高级中枢传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5~9]。由于观察PBN是否向VPM投射对深入阐明面口部伤害性刺激信息的传递和调控有重要的意义,故本研究用四甲基罗达明(TMR)或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标记和生物素葡聚糖胺(BDA)顺行追踪技术,对PBN向VPM的上行投射及其终止部位进行了观察。

材料和方法

  SD大鼠24只,体重200~250g,雌雄不拘,分为3组,每组8只。第1、2组动物经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40 mg/kg)后开颅,将0.1μl的10%TMR(第1组)或0.05~0.1μl的30%HRP(第2组)分别定向注入右侧VPM。注射坐标为(mm):冠矢点后3.7~3.8,旁开2.4~2.5,进针深度6.3~6.4。注射用尖端粘外径为50~80μm微玻管的1μl Hamilton微量注射器,注射时间为15~20min,注毕留针15min。动物存活4d后用过量戊巴比妥钠深麻,开胸,经心脏插管至升主动脉。先用0.9%盐水100ml冲净血液,再分别用含4%多聚甲醛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B,pH7.4)500ml(第1组)或含1%多聚甲醛和1.25%戊二醛的0.1mol/L PB 500ml(第2组)灌注固定。注毕立即取脑,后固定4~6h,再移入30%蔗糖中至沉底(4℃)。将注射部位和脑桥吻段冠状冻切,片厚30μm,隔3张取1张,分4套收集于0.01 mol/LPBS中(pH7.3)。将第1组动物的第1套切片裱于载片上,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注射区和PBN内的TMR逆标情况。选择注射区位于VPM内且PBN内有逆标神经元的动物的第2套切片,用ABC法进行TM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切片入豚鼠IgG抗TMR血清(1∶1 000,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部金子武嗣先生惠赠)中孵育18~24h;(2)Biotin标记的驴抗豚鼠IgG血清(1∶200,Jackson)中孵育3h;(3)ABC混合液(1∶50,Vector)中孵育1h。孵育均在室温进行。抗体和复合物的稀释均用含0.3%的Triton X-100和5%正常马血清的PBS。PBS彻底清洗切片后,用二氨基联苯胺(DAB)、硫酸镍胺和H2O2呈色。裱片,中性红复染,脱水、透明、封片、光镜观察。将第1组动物的第3套切片丢弃。第2组动物的第1套切片经洗涤液(0.1mol/L PB,pH7.0)漂洗后,用硝普钠作稳定剂的TMB法呈色,其余处理同第1组。
  第3组动物麻醉后,用尖端粘微玻管的微量注射器将0.1μl的10%BDA水溶液缓慢注入左侧PBN。动物存活3d后深麻、开胸,先用0.9%的盐水冲净血液,再用500ml含4%多聚甲醛和0.05%戊二醛的PB灌注固定。注毕立即取脑,后固定3~6h;再移入30%蔗糖至沉底(4℃)。在脑桥右侧做标记,将PBN注射区及丘脑冠状冻切,片厚30μm,隔3张取1张,分4套收集于PBS中。先用PBS清洗第1套切片,再将切片置入含0.3%的Triton X-100和5%正常羊血清的P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急性脑缺血大鼠边缘系统谷氨酸及其受体
    内源性一氧化氮在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
    腺病毒载体转染大鼠颈动脉的实验研究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选择性抑制剂对大鼠
    低氧对大鼠不同节段肺动脉一氧化氮合酶
    放线菌酮对大鼠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
    血管铸型观察bFGF对大鼠颌面部移植脂肪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大鼠异氟醚MAC的
    咪唑安定及异丙酚对大鼠心肌细胞电生理
    热应激反应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肺损伤的影
    运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大鼠缺氧缺血
    维生素A缺乏对大鼠胚胎心脏致畸作用的
    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小脑NGF BDNF的表达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