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鼠伤寒沙门菌生物学分型方法在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中的应用 |
|
材料与方法
一、流行病学材料: 1.医院感染监测:对我省一所儿童医院的新生儿室、二个内科病区的患儿鼠伤寒感染现况,环境污染情况进行了全年监测。每月定期对所有住院新生儿、婴幼儿进行肛拭采样,同时对病房环境中公用设施、病室物品、治疗护理物品、医护办公室等进行采样监测,并不定期对全体医护人员大便及手采样调查。 2.感染病例追踪:某男性矿工,因煤窑塌方砸伤致高位截瘫4年,以间断性发热、面部浮肿、腰痛3个月入院。入院后即从尿中培养出鼠伤寒菌,故在对病房环境采样调查的同时,又对其家庭环境及家属进行了采样调查。 3.食物中毒调查:某县一小餐馆,因聚餐引起15人鼠伤寒菌食物中毒,从3人大便中、3份剩菜中分离出鼠伤寒菌株,并对其采购的附近菜场进行了调查。由于该县盛产鸭子,聚餐中又有鸭子菜,故对鸭子带菌情况进行了重点调查(肛拭)。 二、实验方法:包括Bitter s D-木糖试验(Xyl)、meso-肌醇试验(Inl)、L-鼠李糖试验(Rha)、d-酒石酸盐混浊试验(Dta)、m-酒石酸盐平板抑制实验(mTa)一组五项试验,详细方法见参考文献[5]。
结 果
一、医院感染监测: 1.新生儿室:分离菌株153株(153/442),对存活的105株进行了分型。共分出9个生物型,分别为11、12、9、16、1、3、15、28和31型。其中优势生物型为11型(79%,121/153),12、9型也比较常见(7.59%,9/153和4.89%,8/153)。环境中煮奶室的拖把、桌面、水池;配奶(洗澡)室的奶勺、分奶盘、小案板、拖把及澡池、水龙头;病室的床头柜、床栏杆;厕所的水龙头、拖把等分离出56株(56/405)。对其中42株分型显示,型别主要集中在11、12、9型,其中优势型也为11型(38株)。从1名护工的手、3名护士的手分离出菌株,其生物型为9、16、1型。 2.儿科病房:从2个病区1 165名住院婴幼儿分离出108株鼠伤寒菌,对其中41株院内感染株、49株院外感染株进行分型,共分出5个型别。院内感染株与院外感染株生物型分布的相关性,呈非常显著(r1=0.996,P<0.01)。病房环境中主要从公用设施中水池、水龙头、拖把、污水分离出73株,其中60株做了生物分型,分出4个型别,分布的基本趋势与院内感染株基本一致,二者之间显示相关性非常显著(r2=0.993,P<0.01),见表1。 二、病例追踪:从病人尿中、大便中、病房床头柜分离的菌株,生物型分别为11、17、27型。而从病人家鸡粪先后分出4株,粪坑泥土分出2株,厕所土分出1株,病人妻子手上分离1株,生物型均为11型。 三、食物中毒调查:中毒者大便中3菌株与剩余菜中3菌株生物型分型结果一样,均为2株17型,1株25型。菜场调查和板鸭厂及产地鸭子带菌调查,主要生物型与中毒者和剩菜中菌株生物型一致,其餐馆买菜的南北菜场中鸭子所带菌与中毒者和剩菜中菌株生物型分布更接近(表2)。
表1 儿科病房鼠伤寒菌株生物型分布
鼠伤寒菌生物型 患儿菌株 病房环境分离菌株 院外感染 院内感染 公用设施 病室物品 治疗室 医护办 11 37 36 26 11 7 6 9 4 1 3 2 - - 12 5 2 1 2 - - 16 2 2 2 - - - 1 1 - - - - -
表2 食物中毒菌株生物型分布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猪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流行病学与实验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连云港市第一医院1988 199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住院患者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