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14岁儿童意外伤害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
|
药、鼠药、药品、防范措施、住房周围危险环境等共58项。病例在入院3天内完成调查,对照则在7天内完成。 三、统计分析方法:将病例和对照成对输入IBP-PC计算机,按年龄分为0~岁、3~岁、7~14岁3个年龄段。先用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有显著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 EPI info软件,多因素分析采用Egret软件。
结 果
一、均衡性检验:病例和对照的性别、年龄、居住地均无显著性差异、信息提供者为患儿和患儿父母,亦无显著差异。 二、468例伤害患儿分类:依据年龄大小分为三组,从表1可以看出0~岁年龄组前三位的伤害类型依次为烧烫伤、异物、中毒;3~、7~14岁年龄组前三位者分别为:坠落伤、车祸、钝器锐器伤和车祸、坠落伤、钝器锐器伤。而468例患儿总的伤害以坠落伤、车祸和烧烫伤占前三位。车祸、碰伤、枪伤、爆炸伤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而烧烫伤、中毒、异物则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窒息仅发生在小年龄儿童。 三、单因素分析结果:①0~岁年龄组:父亲文盲、家庭低收入、无人照看、兼职保姆、室内放置农、鼠药、防范措施不健全,是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②3~岁组:多子女、散居、父母文盲、低收入、常爬高、室内放置农鼠药、住房周围危险环境是危险因素;③7~14岁组:父母文盲、低收入、不知道交通常识、常爬高、防范措施不健全及住房周围危险环境是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独生子女,经常安全教育,健全的防范措施,学龄前儿童入托或专人照看,学龄儿童入学、上学时接送,知道交通常识为保护因素(表2)。 四、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根据以上单因素分析结果,采用逐步引入法把作用显著(α<0.05)的自变量按其作用大小依次引入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直到作用不显著为止。最终进入主效应模型的变量即意外伤害的主要危险因素。0~岁和3~岁两组无人照看,防范措施不健全,室内放置农药,低收入,7~14岁组父文盲,住房周围危险环境为主要危险因素。婴幼儿专人照看,独生子女,3岁以上安全教育,防范措施健全为主要保护因素(表3)。
表1 468例儿童意外伤害分类
伤害分类 年龄组(岁) 合计 0~ 3~ 7~14 坠落伤 12 62 40 114 车祸 10 45 54 109 碰伤 4 6 15 25 钝、锐器伤 5 26 16 47 烧烫伤 48 21 2 71 中毒 20 7 2 29 动物伤 - 6 - 6 异物伤 27 5 2 34 自杀 - - 2 2 他杀 - 1 - 1 溺水 - 1 2 3 电击伤 - 4 1 5 窒息 8 - - 8 枪伤 - 2 5 7 爆炸伤 - 1 6 7
讨 论
意外伤害并非是偶然发生的,它是与人类有关的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分析儿童意外伤害的因素必须从多因素的角度进行考虑。Foote[4]提出了与意外伤害有关的三个基本因素:宿主、作用物、环境。当宿主、作用物和环境因素以某种危险的方式,在某种特定的时间内同时出现时,意外伤害就可能发生。本研究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共有19个因素与儿童意外伤害有关系,将这些因素归纳可分为三个方面:①家庭一般状况对意外伤害的影响。如父母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子女数。父母文盲、低经济收入、多子女可使儿童意外伤害的危险度增加;②对儿 童照看及教育情况。婴幼儿无人照看,兼职保姆,3岁以上儿童散居,常爬高是危险因素。专职保姆,入托,入学,经常安全教育,掌握交通常识是保护性因素。③室内外及住房周围的危险因素。室内有农药、鼠药、住房周围危险环境,且无防范措施为危险因素。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包头地区电力系统职工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 下一个医学论文: 南京地区组织胞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