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鼠全身辐射损伤后小肠吸收功能变化的研究 |
|
porting-ATPase; Rats
目前,放疗和化疗仍然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由于肠道尤其是小肠是电离辐射的敏感组织,放疗病人常出现消化道的损伤,发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常是放疗过程的一个限制因素[1]。以往,有关电离辐射后小肠对氨基酸吸收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较少,方法也多为离体实验,本实验用在体法对60 Co γ线全身一次照射大鼠小肠吸收L-酷氨酸(Tyr)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机制作初步探讨。
材料与方法
一、动物准备: 雌性Wistar大鼠122只,体重150~250 g,60Co γ线全身一次照射。根据照射剂量的不同,将大鼠分为0 Gy组(正常对照组)、1.5 Gy组、3.0 Gy组、4.5 Gy组、6.0 Gy组、7.5 Gy组、9.0 Gy组和12 Gy组,剂量率为2.95~3.48 Gy/min。根据6.0 Gy照射后时间不同,将大鼠分为照后1 d组、3 d组、5 d组、7 d组、15 d组、25 d组和30 d组。除0 Gy组和12 Gy组大鼠分别为12只和6只外,其它实验组大鼠为8只。实验前禁食12~16 h。 二、试剂: [3 H]标记酪氨酸(tyrosine, Tyr)购自上海原子能研究所,比度为170.2×1010 Bq/mmol,浓度为3.7×107 Bq/mL,Na+-K+-ATPase和哇巴因均为Sigma公司产品。 三、用在体门静脉取血法[2]测定小肠Tyr的吸收量: 在Oddis括约肌下方结扎十二指肠,并作门静脉插管。肝素全身抗凝后,在30 s内将含4 mmol/L [3 H]标记Tyr的生理盐水在结扎处下方注入十二指肠,分别在给Tyr后1 min、2.5 min、5 min、7.5 min、10 min、15 min、20 min和30min取门静脉血,每时点大鼠6只。用滤纸片法在KLB-1215型液体闪烁仪上测定血浆的放射性。 四、小肠上皮细胞计数: 取1小段空肠,称重,置于含0.6 mL 15%冰醋酸的匀浆器中,研磨后稀释,6 h后用血细胞计数板在高倍镜下计数4个大方格,换算成每毫克肠重小肠上皮细胞数。 五、Na+-K+-ATPase活性测定: 用Murray法[3]测定小肠粘膜的Na+-K+-ATPase活性,蛋白质含量测定用Bradford法[4]。 六、Na+跨膜转运: 以加入20%葡萄糖后膜电位(potential difference, PD)和短路电流(short circuit current, Iscc)的增加幅度来判断Na+的跨膜转运[5]。 七、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以表示,用分组资料t检验测试差异显著性。
结果
一、6 Gy照射后不同时间以及不同剂量照射后第3 d,大鼠小肠吸收Tyr量的变化: 表1为6 Gy照射后不同时间小肠对Tyr吸收曲线的峰值(最大吸收量)和峰时(达到最大吸收量的时间)的变化。6 Gy照射后第3 d,吸收峰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吸收峰时明显偏后(P<0.05)。从图1看出,3 Gy组各时点吸收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6 Gy照射后第3 d,吸收峰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峰时明显偏后(P<0.05),1.5 min~7.5 min时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 9 Gy组和12 Gy组,则不出现明显峰值,其1.5 min~10 min时点均低于对照组(P<0.01)和6 Gy组(P<0.05)。
表1 6 Gy照射后不同时间Tyr吸收曲线的峰值和峰时 Tab 1 The time to peak and peak value of tyrosine absorption curve on various days after 6 Gy γ-irradiation (,n=6)
Days after exposure Time to peak (min) Peak value counts.min-1 % Normal 2.19±0.52 4 327±788 100.00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全血贮存期间氧化损伤及抗氧化系统的变化 下一个医学论文: 抗氧化剂抑制内皮细胞的白细胞粘附不依赖它们的抗氧化特性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