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注意中的返回抑制

李晓轩 王玉改

[摘要]返回抑制是指在空间某一位置呈现一线索,一定时间之后(一般为自线索呈现后约300毫秒),对再次出现在该线索化位置刺激的反应比出现在非线索化位置刺激的反应慢,这与线索在出现初期(约100毫秒以内)引起的易化作用正好相反。该文介绍了有关返回抑制的稳定性、容量与机制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在客体返回抑制与辨别任务的返回抑制研究中存在的争论,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展望。
关键词 注意,返回抑制,线索,靶子,SOA
分类号:B842.3

1 引言

  注意领域中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IOR)的研究始于本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逐渐成为注意研究的一个热点。该现象最早见于Posner 与 Cohen[1]的报道。他们在实验中考察了线索引起的注意定向的作用,其实验安排如图1。在实验中要求被试眼睛盯住中间小框。首先,某一周边小框变亮(线索化)。其次,间隔一段时间后中间小框变亮(将注意从第一次线索化位置引开)。最后,在某一周边小框(线索化小框或非线索化小框)出现靶子。靶子出现后要求被试尽快作出按键反应。结果发现,当从第一次线索出现到靶子出现之间的时间间隔(SOA)在约100毫秒以内时,对出现在线索化位置靶子的反应时小于出现在非线索化位置靶子的反应时,即易化作用;当SOA达到200―300毫秒时,易化作用被抑制作用所取代,即在线索位置靶子的反应时长于在非线索位置靶子的反应时。Posner 与Cohen称这种抑制现象为“返回抑制”。并且认为返回抑制反映了人的心理机制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注意不是执着于原来注意过的位置,而是得以迅速转向以前未被注意过的位置,以利于快速的搜索活动。



图1 Posner 与 Cohen(1984)所采用的典型返回抑制范式

注: 刺激画面由左向右呈现。在每个刺激画面的三个小框中,中间小框为注视点所在框;大框A与B内灰色的小框代表小框变亮,即线索化;大框C1与C2内的两个小框里的星号代表靶子。C1示表靶子出现在线索化位置,C2表示靶子出现在非线索化位置。

2 返回抑制的稳定性

  Berger[2]通过比较注意位置与忽略位置的返回抑制,探讨了返回抑制的稳定性。他首先在中心位置呈现一个箭头,指示靶子将要出现的位置(靶子出现在该位置的可能性为80%)。要求被试注意箭头所指示的周边小框,忽略另一周边小框。500毫秒后,周边某一小框变亮。之后出现靶子。结果发现,被试利用了箭头提示的信息,当靶子出现在注意的小框时,反应时短;当靶子出现在忽略的小框时反应时长。但是,从线索化(即周边小框变亮)的角度而言,不论是在箭头指示框或者箭头指示的相反的框,都一致地出现了返回抑制。因此,返回抑制似乎是自动的,即便在所注意位置返回抑制也不能被主动地抑制。不过,也有研究 [2]发现,当指示箭头在靶子出现之前很短时间呈现时,返回抑制有所下降。所以,尽管返回抑制是一种较强的自动的现象,但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被主动地抑制。
  还有的研究探讨了当靶子出现的位置固定时返回抑制是否会被抑制[2]。在实验中,一半被试的实验条件是靶子固定地出现在左边,另一半被试的实验条件是靶子固定地出现在右边。实验开始时,第一次线索化出现在靶子要出现的周边小框,或者出现在中心小框。第一次线索化后500毫秒,对中心小框线索化。之后500―1000毫秒出现靶子。结果发现第一次线索出现在周边小框时的反应时慢于第一次线索出现在中心小框时的反应时。说明即便是在靶子位置固定时返回抑制仍然存在。可见,返回抑制确实具有相当强的稳定性。

3 返回抑制的容量

  Pratt与Abrams [3]最先考察了返回抑制的容量。他们在实验中采用对两个周边小框先后线索化两次的方法。在一种条件下两次线索都出现在同一小框,在另一种条件下两次线索分别出现在不同的小框。结果发现在两次线索重合位置,以及不重合时的后面线索化位置均出现返回抑制。而两次线索不重合时第一个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与重合时非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相同。这说明不重合时第一次线索化对反应时没有影响,即不存在返回抑制。因而认为仅仅是最近的线索化才引起返回抑制;当后面不同位置出现线索化时,先前位置上线索化引起的抑制自动消失。
  Tipper等人[4]认为Pratt与Abrams探讨返回抑制容量时仅用两个周边小框有局限性。Tipper等人采用4个周边小框,在一次试验中连续对其中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内源性一氧化氮在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
    协同刺激因子B7在药物性间质性肾炎和I
    罗库溴铵在气管插管及肌松维持中的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肾细胞
    蛋白激酶C在非心脏器官预处理中的作用
    超声血管造影在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治疗
    经股静脉放置冠状静脉窦标测导管在射频
    CD150在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无应答者体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子宫颈癌组织中
    中性粒细胞激活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
    饮用水源中的微囊藻毒素与大肠癌发病的
    人格障碍评估研究 PDQ 4在北京医学生中
    ANSIE在我国成年人中的应用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