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时间透视的研究 |
|
one),个体的心理观念可向此区域自动扩展;从客观的观点来说,时间透视是指定位在已扩展的时间区域内物体的总和,这些物体与个体的行为联系,并真正出现在个体面前。黄希庭[1]的研究表明,时间透视影响着人们看待时间的方式以及与过去、现在和未来有关的问题。他总结前人的研究指出,时间透视的心理结构至少包含认知和情感两种成分,认知成分即个人如何想起自己过去和未来的事情或怎样进行预想;情感成分是个人对自己的过去和未来所特有的一种感情和态度。这两种成分对个体的意义具有积极性和消极性两种取向,其具体内容涉及对时间长短的觉知,对经历过的事件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期望及目标指向等。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多数研究者对时间透视主要是从认知、情感和动机的角度来理解的。在内容上,时间透视包括指向性、范围、密度以及如何看待过去和怎样预测未来等。所以,时间透视可以这样定义:它是指个人对过去、现在和未来时间的经验和观念[1],这里的经验和观念包括个人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情感、态度和预期。
2 时间透视的测量
2.1 测量时间透视所涉及的四个方面 ⑴范围或长度、深度(extension),指作为一种概念的时间范围的长短。 ⑵密度(density),指分布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客观事物或事件的数量。 ⑶组织化程度(degree of structuration),即分散物体之间联系的出现与否。 ⑷清晰度和现实度(degree of vividness and realism),指个体是否感觉到物体的存在以及感觉到的程度。 这四个方面都与物体的时间定位及在时间透视中联结这些客观事物或事件的环节有关。以往的研究表明,对时间透视的测量主要是对其范围和密度的测量,对组织化程度及清晰度和现实度测量较少,以下方法也主要用来测量时间透视的范围和密度。 2.2 时间透视的测量方法 时间透视的测量主要基于两种基本的方法类型:目标测量法(object method)和创造性表达(creative expression)。这两种方法又包含一些具体的技术。 2.2.1 目标测量法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关于中国古代的人贵论 下一个医学论文: 注意中的返回抑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