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胎儿心理研究进展

陈 俊

[摘要]随着生理学、医学等相关科学及心理学本身和方法论的发展,研究者采用创造性的实验技术和科学方法进行胎儿心理的研究,特别是在胎儿感知觉、记忆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该文拟就近20年来有关胎儿感知觉、记忆、言语等方面的研究作一回顾与分析,展望本领域发展前景。
关键词 胎儿,胎儿心理,胎儿心理研究
分类号 59.822

  作为心理学重要分支的发展心理学,其研究旨在探究个体生命全程中身心变化与其年龄的关系,但作为个体生命孕育之初的胎儿心理现象研究却极少。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胎儿心理现象本身的特别复杂性,以及研究手段和方法的局限。因而胎儿心理较之婴幼儿心理更显得扑朔迷离,难以捉摸。然而,这种情况在最近20年内有所改变。随着生理学、医学等相关科学及心理学本身和方法论的发展,研究者采用创造性的实验技术和科学方法进行胎儿心理的研究,特别是在胎儿感知觉、记忆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本文拟就近20年来有关胎儿感知觉、记忆、言语等方面的研究作一回顾分析,展望本领域的发展前景。从怀孕第9周到胎儿出生称为胎儿期。胎儿心理的研究对象就是胎儿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学者们对胎儿心理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感知觉、记忆、言语等方面,而在胎儿的学习能力方面也做了大胆的探索。

1 关于胎儿感知觉的研究
1.1 视觉
  对于胎儿是否有视觉,传统观点一直持否认态度,他们甚至认为新生儿没有视觉。就在本世纪,医学书籍在描述新生儿能力时还普遍认为“婴儿刚生下来时既盲又聋,而且要过很多周以后才能注视物体”[1]。生理学研究表明,婴儿的视觉器官在胎儿时期已基本上发育成熟,双眼的光学性质已经形成。它包括瞳孔的收缩与放大、晶体曲度的调节、眼球转动和瞳孔到视网膜的接受光刺激并向脑中枢传递的神经结构,它们基本已发育成熟并发挥着传递与整合视觉信息的功能。最近几年,中、 日两国专家通过实验进一步发现,4―5个月的胎儿已能对视觉刺激产生灵敏反应。日本的小林登教授利用强光照射孕妇的腹部,发现胎儿闭眼。北京人民医院和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实验发现,当摄影灯突然打开并发出强光后,胎儿会因此而马上活动起来,几分钟的适应后,活动才减弱下来。为避免因强光的热效应刺激孕妇腹部而引起胎儿的反应,北京天坛医院产科实验中把白炽灯泡侵入装水的玻璃槽中,光线透过装水的玻璃照在孕妇腹壁,然后光线再透入子宫内,同样发现了光线突然照射,引起胎动增加的现象[2]。
  因此,我们认为:视觉最初发生的时间应在胎儿中晚期,4―5个月的胎儿即已有了视觉反应能力以及相应的生理基础。

1.2 听觉
  人类个体何时开始出现听觉?对于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激烈而又复杂的争论,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直到最近才开始有了渐趋统一的认识。
  传统观点认为:儿童出生时没有听觉。这种观点起源于儿童心理学的鼻祖——普莱尔(W.Preyer)。他在人类第一本儿童心理学专著中断言(1882):“一切婴儿刚生下来时都是耳聋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根据他们的研究指出,个体婴儿听觉的发展在胚胎期已经存在。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胎儿听觉感受器在6―7个月时已基本成熟,感官至脑中枢的神经通路除丘脑皮质外,均在9个月以前完成髓鞘化。贾森于1983年用高效超声显像设备观察到震颤传音刺激可引起胎儿眨眼反应,被称为“听觉眨眼反射(APR)”,这是目前在产前诊断中应用超声波检测胎儿正常发育的指标之一。
  许多事情和研究都说明,胎儿对声音有所反应。伯纳德等发现,很大的噪音可以使7个月胎儿的心率发生改变。德卡斯帕等[3]经过研究后指出,婴儿对母亲声音的偏好有其出生前的生物学基础。他们让临产前6周的孕妇每天读一段特选的文章,并在婴儿出生前一个月的时候,对婴儿进行有关听力的测查。以婴儿吸吮的速度作为其对文章的感知指标。总体的实验结果是,熟悉的段落比非熟悉的段落更易引起婴儿吸吮速度的改变;而且,这种改变与由谁(婴儿母亲或其他妇女)来朗读文章并没有关系。该研究结果清楚地说明了,胎儿不仅已经具有了听力,而且还具有了对声音的分辨力。李虹[4]进行了胎教音乐对胎儿影响的实验研究,对怀孕7―9个月的孕妇施以音乐刺激,控制组无音乐刺激。结果表明,实验组胎儿比控制组胎儿引起的胎动人数多、胎动时间长。为了测试胎儿接受音乐刺激的结果,研究者在胎儿出生后5分钟时记录他们对胎教音乐刺激的反应,发现施乐组与控制组在转头、睁眼、四肢活动、吸吮、伸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浅谈中老年人美容整形的心理特征及手术
    胎儿肺囊腺瘤样畸形的超声诊断及临床意
    应用硫酸镁治疗胎儿生长迟缓
    心理应激对 型糖尿病人糖代谢影响的对
    中师生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对一例恐怖症的综合心理治疗
    住院精神病病人配偶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抑郁焦虑心理的影
    婴儿心内直视手术后护理
    PET CT检查中患者不良心理调查及干预方
    自然分娩过程中助产士心理干预临床探讨
    浅谈助产护士对临产妇女的心理干预
    正视心理健康问题促进优生健康成长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