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声调的脑机能偏侧化研究

陈卓铭 林谷辉 李炳棋 高 然

[摘要]语言的机能偏侧化研究是神经心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以往研究对象大多是非声调语言。汉语是声调语言,其脑机能偏侧化有许多特点,对正常人的声调偏侧化研究结论不一,对语言障碍病人的声调偏侧化研究大多认为两半球均势。我们通过对三例纯词哑患者的语言分析,左半球损伤对声调的影响很小,其原因可能由于声调既是一种语言学信号,又有音乐的特点,具有两重性,对其控制两半球皮层均有作用。
关键词 声调,偏侧化,汉语
分类号 59.811

  1865年Broca首先提出了语言的“左侧优势论”,这种大脑半球机能向“一侧化”发展的现象,就称为机能偏侧化。国外研究基本认为,左半球是右利手及三分之二左利手者的语言优势半球,执行语言及语言有关的神经心理活动,包括完成语言的理解及表达;右大脑半球主要执行非语言形式有关的神经心理活动,完成音乐节律与旋律的感知。其研究对象主要是针对于使用印-欧语系的西方人。汉语为汉藏语系,是一种声调语言,每一音节中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均有区别语义的作用。声调是音高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声学特征与旋律相似。声调既是一种语言信号,又具有音乐旋律的声学特点,其两重性影响了声调语言的认知过程,有别于印-欧语系的拼音语言[1,2]。对声调语言的声调机能偏侧化研究,可以了解脑与语言、旋律的关系,了解脑的语言、旋律机能偏侧化及定位,这对揭示脑的语言机能、语言认知机制及神经网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声调语言的声调偏侧化研究正受到国内和国际上的日益重视。

1 声调语言特点及研究方法
  声调是音高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目前对声调语言的声调认知研究主要集中在声调的区别特征、声调的声学分析及其知觉的线索、自然语流中声调的变化、各地方言声调的特点、声调与歌曲曲调的关系、声调的语言功能、声调、语调与语义、语法的关系以及外国人学习汉语声调的偏误等。声调研究主要采用:⑴描写法;⑵比较法;⑶实验法;⑷系统法。其中实验法的判断分析较为准确,可重复性大。物理实验法通过语图仪做定量和结构分析,绘制出测定音高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即Fo曲线,标记声音的基频变化、振幅和时长。声调的Fo曲线分为弯头段、调型段和降尾段,其中调型段与声调的音高信息有关,曲线上的起点—折点—终点三个点的频差(半音差)反映该曲线的变化趋势[1,3]。声调描记一般采用“五度标记法”描记。描记法可排除语境、乡音等语音的影响,但受听音者人为因素的影响,重复性低。声调的偏侧化研究根据研究对象可分为两个方面:⑴正常人的生理偏侧化研究;⑵语言障碍病人的病理偏侧化研究。

2 声调的生理偏侧化研究
  Zhang对汉语普通话(四种调值)的声调进行双耳分听研究,认为两耳对声调听知觉没有差异,声调语言听感知左右优势不明显[4]。Zhang对16位受试者在噪音背景下进行双耳分听研究,发现普通话的右耳优势不明显,粤语(广州话,九种调值)右耳优势明显[1]。Moen用挪威语(两种调值)的词进行双听实验检测,结果显示右耳声调听知觉优势[6]。杨玉芳对声调听知觉的偏侧效应研究,认为听者在70dB和50dB听音条件下,声调识别率高,达到90%以上,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左右耳和声级两因素引起的差异不明显。两耳声调识别率很高,声调知觉空间极其相似[5],这与Van Lancher研究泰语(五种调值)声调知觉的结论不一致,Van Lancher认为讲泰语的人对泰语声调表现出名下的右耳优势,而讲英语(非声调语言)的人对泰语声调的听知觉两耳之间没有明显差异[7]。声调听感知偏侧化研究结论不一,推测声调知觉的侧效应可能与实验条件有关,可能在识别率低的情况下表现出左侧优势[5]。Wood用[ba]和[da]两个合成音节的高低调组成听序列检测其Fo波,并同时检测脑电反应,结果表明:受试者对同一声学信号作语言学和非语言学的两种不同辨认时,引起不同的神经反应,而这种神经活动的差异正是大脑左半球活动的结果[1]。Tenke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检测双耳分听复合声调,检测前后潜伏期的P波和N波,认为在P350时和P550时出现正相的高波幅,提示右侧半球对声调处理优势[8]。杨玉芳对词切分韵律学线索设计了六个音节组成的简短陈述句,并使其组成了一定的声调组合模式[9],这些句子可直接被失语患者用于阅读、检测,以了解其声调变化。上述研究是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半视野速示法、双耳分听技术等,研究得到的结果颇不一致。两种方法均存在缺陷,半视野速示法的视表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的CAG三核苷
    电针刺激视觉相关穴位光明穴的脑BOLDf
    250例热性惊厥儿童的脑电图分析
    依托咪酯乳剂在老年人诱导麻醉中的脑电
    从 伤寒论 方证看心理失调的中医学诊治
    从一例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中同时分离出
    颅脑手术病人术中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
    多模式方法诊断  一种新的脑中风后抑郁
    重症急性胰腺炎不同营养支持对肠道菌群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