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小麦耐盐突变体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鉴定等方面的研究,且取得了另人瞩目的成果〔3~5〕。
  用醇溶蛋白电泳和RAPD 方法对突变体和亲本进行分析,从而在蛋白质水平和DNA 水平上为小麦耐盐突变体的真实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用RAPD方法对突变体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表明,突变体是一系列遗传背景相似而耐盐性有差异的近似等位基因系,为小麦耐盐性研究提供了一套好材料。
1 材 料 和 方 法

1.1 材  料
1.1.1 植物材料  供试材料RH8706-49、H8706-34、H8706-44、H8706-48、H8706-57为濮农3665/百农3039F1经花药培养、EMS诱变、耐盐性反复筛选得到的同一单株的后代,它们耐盐性不同且均经过连续9代自交选择,详见文献〔2〕。
1.1.2 试剂  10-mer随机引物购自美国Operon公司;Taq酶购自华美生物工程公司;dNTPs购自Bio-Lab。
1.1.3 PCR仪  为MJ公司的PTC-100TMProgrammable Thermal Controller。
1.2 方法
1.2.1 醇溶蛋白电泳  参照傅宾孝的方法〔6〕,点样量为8μl。
1.2.2 小麦核DNA的提取   取液氮冷冻叶片3~5g,在液氮冷冻下迅速研磨成粉末。放入50ml离心管中,然后加20ml缓冲液(100mmol/L Tris-HCl,pH8.5;50mmol/L EDTA,pH8.0;2%SDS;100mmol/L NaCl)及100μl蛋白酶K(终浓度为0.05mg/ml),充分摇匀。将离心管置于65℃水浴1~2h,此过程中均匀地混合几次。取出离心管,每管加入等体积的酚/氯仿(1∶1),混匀后,3 000 r/min 离心20min。将上清液移入另一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的氯仿,混匀后,3 000 r/min 离心20min。取上清液于另一离心管中,加入0.6V异丙醇,轻轻混匀,静置一段时间,然后用玻璃钩挑出DNA,并用70%乙醇冲洗2~3次,气干。将DNA溶于5ml TE中,加入100μg RNase(不含DNase)37℃酶解1~3h 。加入等体积酚/氯仿,轻轻混匀,3 000 r/min 离心15min。取上清,加入等体积的氯仿,混匀,3 000 r/min 离心15min,取上清。加入1/10V 3mol/L NaAc(pH5.2)混匀后加入2V 100%冷乙醇,玻璃钩挑出DNA,70%乙醇洗2~3次,气干。加入适量TE溶解DNA。 以OD260测定DNA浓度,以OD260/OD280检测核酸纯度。
1.2.3 RAPD 反应  参考Williams方法〔7〕略有改动。反应体系为20μl,其中含模板DNA 50ng,Taq 酶0.9U,dCTP、dATP、dGTP、dTTP终浓度各为0.1mmol/L,1μl随机引物。
  扩增反应条件:90s/94℃预变性 ,45s/94℃、45s/36℃、120s/72℃,循环40 次,然后72℃延伸4min,扩增产物在1.1 %琼脂糖凝胶中电泳后,于0.5μg/ml EB 的水溶液中染色30min,以蒸馏水脱色20min后,观察并拍照。各扩增反应至少重复3次。

2 结 果 与 分 析

2.1 小麦耐盐突变体生化水平变异(醇溶蛋白)的分析
  按前述方法进行供试品种醇溶蛋白的提取和电泳,以加拿大硬红春小麦Marquis姾蚇epawa为对照品种,结果如图1。如箭头所示,5个突变体均比其亲本多一Rf为0.19的区带,控制醇溶蛋白的各组分已有明确的染色体定位,有关基因分别位于第一和第六同源染色体组的短臂上,而控制大分子量γ、ω蛋白亚基的基因则位于第一同源染色体组的短臂上〔8〕;突变体的这一特异区带位于γ区,可见耐盐突变体的突变部位可能在第一同源染色体组的短臂上。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水杨酸和阿斯匹林对小麦盐害的缓解作用
    中国春小麦株高 育性近等基因系的建立
    小麦蛋白质组分含量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
    不同化学杂交剂 CHA 对小麦花药同工酶
    小麦异源细胞质遗传效应及其利用研究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