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氯化钇和氯化镨对人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得数据用我们编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程序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不同终浓度的三氯化钇、三氯化镨引起的培养人淋巴细胞微核率分别列于表1和表2。

表1 三氯化钇引起的淋巴细胞微核率


编号 加量(μl) 终浓度
(μg/ml) 微核率
(MCN‰) ±s(‰)
CK - - 0.98 1.61 0.94 1.18±0.38
Y1 10 20 1.90 1.01 0.94 1.28±0.54
Y2 25 50 6.99 3.93 4.53 5.15±1.62
Y3 50 100 6.98 5.89 6.76 6.54±0.58

表2 三氯化镨引起的淋巴细胞微核率


编号 加量(μl) 终浓度
(μg/ml) 微核率
(MCN‰) ±s(‰)
CK - - 0.98 1.61 0.94 1.18±0.38
P1 10 20 1.96 2.16 1.95 2.02±0.12
P2 25 50 2.91 2.81 5.47 3.73±1.51
P3 50 100 4.88 5.93 6.70 5.84±0.91

  在表1和表2的基础上分别对三氯化钇和三氯化镨两组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其F检验结果显示对照组数据和实验组数据之间差异存在极显著性(F值=26.31,P<0.01),提示两种稀土化合物引起培养的人淋巴细胞微核率发生了极显著变化,用邓肯检验法分别对两组稀土化合物实验数据进行多重比较,0.01显著水平上的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两种稀土氯化物所引起的淋巴细胞微核率均可分为差异显著的二个等级,对照组与20 μg/ml处理组处于低水平,50 μg/ml和100 μg/ml处理组处于较高水平。上述结果提示Y3+和Pr3+有一定的遗传毒性,这种遗传毒性在本实验选择的处理浓度范围内随处理浓度的提高而增强,但幅度不大,提示这两种稀土化合物的遗传毒性较弱。
讨论

  1.稀土元素使用安全性评价的意义:自70年代以来,我国大范围推广使用稀土微肥,目前已在农田推广施用稀土微肥1亿多亩,并在林业、畜牧业初步应用。虽然有一些理论研究和大田施肥报告认为低剂量的稀土元素能使多种农作物增产,还可改善品种质量,但稀土元素对植物的作用机理还未阐述清楚。仍有深入研究的必要[6]。目前,随着稀土产品的开发使用,稀土元素不仅在环境中的分布越来越广泛,而且还可能通过食物链,逐渐传递到人体内[6]。加之稀土元素在粮食、蔬菜和人体中是否积累尚未定论,因而,搞清楚稀土元素的遗传毒性对于环境保护和维护人类健康,均有积极的意义。
  2.稀土元素钇和镨的遗传毒性:有关研究认为,微核形成有两种途径:一是诱变剂随机打断DNA分子形成小分子断片,该断片由于没有纺锤丝连接,在随后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无法移向两极而随机分到子细胞中,不能参与形成子核而凝缩成独立于主核之外的微核;另一是纺锤丝造成细胞纺锤体功能紊乱和结构伤害,由此产生滞留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不能结合进子核而形成微核[7]。本研究结果表明,三氯化钇和三氯化镨均能引起淋巴细胞微核率显著升高,提示三氯化钇和三氯化镨是诱变剂或纺锤丝毒剂,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氯化镉对小鼠睾丸损伤作用的超微结构研
    氯化磷酸三钠对布片上与悬液中细菌的杀
    2 5 碳酸氢钠结合0 45 氯化钠在人工气
    高渗氯化钠溶液对原代培养星状胶质细胞
    氯化镉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钠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治疗失血
    氯化钾 维生素C及胰岛素浓度对胰岛素吸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