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湖北汉族重症肌无力与HLA |
|
equence specific primers, PCR/SSP)及PCR/RFLP技术对中国湖北汉族MG患者和正常人群进 行HLA-DRB1 、DQB1和DPB1基因多态性的群体分析,研究中国湖北汉族MG与HLA-Ⅱ类基因的相关性,以期 进一步探讨MG免疫学异常的机制,并为寻找MG的疾病易感基因提供线索。
材料与方法
(一)病例:MG患者91名,均为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病人;正常对照组16 8名,均为湖北省武汉市郊区献血员;二组年龄及性别分布相似,且均为湖北籍随机抽样个 体。 (二)主要试剂:蛋白酶K、Taq聚合酶、琼脂糖(Boehringer Mannheim),HLA-DRB1与HLA-DQB 1等位基因序列特异性引物(德国ESSEN大学Grosse-Wilde教授惠赠),dNTP(Pharmacia)。 (三)模板制备:按改进的盐析法从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基因组DNA,用紫外分光光度计(Shim adzu Ur-120-02)测定DNA含量及浓度,OD260nm/OD280nm须在1.6~1.8。 (四)用于HLA-DRB1、HLA-DQB1多态性分析的PCR/SSP技术[1]: 1.HLA-DRB1及HLA-DQB1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SSP):针对HLA-DRB1及DQB1第二外显子多态性 设 计SSP,其所扩增产物具有相应等位基因特异性,分型结果与血清学方法测得的HLA-DR及HLA -DQ表型具有对应关系。SSP只能与某一等位基因特异性片段的碱基序列互补性结合,从而可 通过PCR反应特异性地扩增该基因片段。 2.PCR扩增体系的成分为:基因组DNA 50~100 ng、Taq酶0.5 U、dNTPs各200 μmol、SS P 2 pmol。PCR反应条件为:预变性94℃ 5 min,然后变性94℃ 30 s;退火65℃ 1 min;延 伸72℃ 1 min,共30个循环。 3.特异性扩增产物的检测:PCR产物经2%琼脂糖凝胶(含溴乙啶)电泳(条件为10~15 V/cm凝 胶,15 min),经紫外透射在泳道中见明显DNA条带为阳性。 4.PCR反应假阴性和假阳性控制:每一个PCR反应中都含有一对扩增基因和一个保守基因(人 生长激素,350 bp)的引物,对这个保守基因的扩增有可能受到抑制,其作用是作为阳性质 控。 (五)HLA-DPB1的多态性分析采用PCR/RFLP技术:基因组DNA抽提后,DPB1基因第二外显子的P CR扩增,扩增产物的酶切消化,消化片段的电泳分离和显示等见参考文献[2]。DP B1基因第二外显子扩增引物核苷酸顺序如下: PB101N: 5’-GTGAAGCTTTCCCCGCAGAGAATTAC-3’ PB201: 5’-GTCGCGGCTCCACTCACTGACGTCCAC-3’ 用于消化扩增产物的限制性内切酶为Bsp1286Ⅰ、FokⅠ、DdeⅠ、BsaJⅠ、BssHⅡ、Ctr13Ⅰ 、RsaⅠ、EcoNⅠ、AvaⅡ (六)统计处理:采用直接计数法计算等位基因频率。相对危险性(relative risk, RR)按Woo lf公式计算:RR=ad/bc。式中a为群体中携带某一特定HLA型别的患者数;d为不携带某一 特定HLA型别的正常对照人数;b为不携带某一HLA型别的患者人数;c为携带某一特定HLA型 别的正常人数。RR值显著性检验采用精确概率P值法,并经校正(Pc)。P值的 计算按下列公式:
Pc=P×等位基因个数
结 果
一、MG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关联: MG患者携带HLA-DRB1*0901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组,RR值为4.12,差异显著( Pc<0.01);DRB1*0301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正常组,RR值为0.28,但经校正 后差异无显著(Pc>0.05),结果见表1。 二、MG与HLA-DQB1等位基因的关联: MG患者组HLA-DQB1*0303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组,RR值为3.04,差异显著(Pc <0.000 1);DQB1*060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正常组,RR值为0.063,经校正后差 异无显著(Pc>0.05),结果见表2。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基因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中的表达 下一个医学论文: 腮腺炎性睾丸炎患者的激素改变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