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D对脑缺血 |
|
[1]。在体外培养的星状胶质 细胞实验证实,氧自由基可抑制谷氨酸转运体的摄取功能[2]。在缺血及再灌注时 形成大量的氧自由基参与神经毒性损伤的形成。本工作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 察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对谷氨酸转运体功能的影响,并同时检测了 脑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变化,以期探讨其机制。
材料和方法
一、实验材料: [3 H]-L-谷氨酸(美国杜邦公司,152.07×1010 Bq/mmol);SOD(河 北保定市生化营养源开发中心,4 000 U/mg);MDA、SOD测定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 研究所)。高速冰冻离心机(日本Tomy 公 司出品,RS-20Ⅲ型);液体闪烁计数仪(瑞典LKB公司出品,1209型);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 仪器厂出品,751型)。 二、实验方法: 1.动物模型复制:健康Wistar大鼠24只(250~350 g),雌雄兼用,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Ischemia-reperfu sion(I-R)组:20%的乌拉坦0.5 mL/100 g ip麻醉,行颈部手术,分离两侧颈总动脉,于甲 状软骨上缘右侧分离肌肉至枕骨腹面,先在枕骨嵴旁钻1小 孔,扩大为3 mm×2 mm大小的骨窗,暴露基底动脉,用特制无损伤的动脉夹夹闭上述3个动脉,脑电图变为一平 线,观察120 min,然后将3个动脉夹全部放开,继续观察30 min。SOD+I-R组于夹闭血管前10 min静脉推 注 SOD(680 U/100 g大鼠),手术过程同I-R组。对照组实验过程基本同I-R组,但血管不夹闭, 。实验完毕后断头取脑,按自然分界分离皮层、海马、纹状体,液氮冷冻,-70℃冰箱保存 。 2.谷氨酸转运体膜颗粒制备:脑组织用10倍(W:V)的匀浆液(0.3 mol/L)甘露醇,1 mmol/L EDTA钠,pH7.4)匀浆后,以 6 000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4℃,15 000 r/min离心20 min,混旋,依次加低张缓 冲液(1 mol/L Tris,0.5 mol/L EDTA钠,pH7.4),悬浮缓冲液(100 mmol/L磷酸钠,5 mm oL/L Tris-SO4, 100 mmol/L MgSO4,0.5 mol/L EDTA钠,1%甘油,pH 7.4),装载 缓冲液(0.1 mol/L 磷酸钾,1 mmoL/L MgSO4,pH6.8),分别在4℃, 15 000 r/min离 心20 min,均取沉淀,最 后加装载缓冲液备用。 3.谷氨酸转运体功能测定:取突触膜颗粒20μL加入膜外液(0.15/L NaCl 180μL,0.25μL 3 H-L-谷氨酸)中, 置30℃水浴中反应10 min,用2 mL冰冷0.15/L NaCl终止反应,迅速倒在孔径为0.45 μm的滤 膜上定时(40 s)定量(24 mL)地用冰冷NaCl冲洗抽滤,滤膜烘干置于液闪瓶中,隔夜在液体 闪烁读数仪上测定。样本均做双管。膜颗粒的蛋白测定采用Lowry法。谷氨酸转运体的功能 表达为膜颗粒对谷氨酸的摄入量(nmol*min-1* mg-1 Pr)。 4.MDA含量、SOD活性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MDA含量和SOD活性。MDA采用10%的匀浆 ,其含量单位为nmol/mg湿重;SOD采用1%的匀浆,活力单位为U/mL。 5.统计处理:实验结果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结 果
一、SOD对谷氨酸转运体功能的影响: I-R组皮层、海马、纹状体谷氨酸转运体的功能低于对照组(P<0.01);SOD+I-R组皮 层、海马、纹状体谷氨酸转运体功及SOD活性显著高于I-R组(P<0.01,P<0.0 5),见表1。
表1 SOD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谷氨酸转运体功能的影响 Tab 1 The influence of SOD on glutamate transporter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杂技演员性格初探 下一个医学论文: 低氧致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其作用机制初探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