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酒精中毒与抑郁症状的临床分析 |
|
许彦松 方明昭
资料报道50%~98%的嗜酒者在饮酒时和戒酒后短期内可出现抑郁症状[1],酒依赖中大约有15%的患者有重性抑郁[2]。 本文通过住院卡检索出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住院病历170例,再从170例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住院患者中,检出符合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18例(10.58%)。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一、一般资料:其中男性17例(94%),女性1例(6%)。年龄26~62岁,平均41.25±10.83岁。病前性格:外向11例(61%)、内向7例(39%)。全部患者均无内源性抑郁家族史。首次住院11例(61%),二次住院5例(28%),三次和四次住院各1例(6%)。 二、饮酒情况:初次饮酒年龄16~44岁,平均24.31±8.44岁。稳定饮酒时间2~20年,平均9.38±4.40年,其中8~15年13例(72%)。问题饮酒开始年龄19~56岁,平均36.67±10.36岁。问题饮酒量125~625g,平均259.72±118.24g。 三、发病前情况:18例患者中有17例(94%)患者病前无抑郁发作史,且均为饮酒后出现抑郁症状。另1例(6%)患者因为心情不好而长期饮酒后发病住院。 四、病情分类:18例患者中有17例(94%)患者在整个病程中均以抑郁症状为主要表现,无躁狂发作现象。仅1例(6%)反复发作四次住院的患者在第三次入院时有精神运动性兴奋的表现。轻度抑郁4例(22%),中度抑郁9例(50%),重度抑郁5例(28%)。 五、抑郁的症状表现:18例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心境、自杀观念、睡眠障碍及食欲和体重下降。精力减退及疲乏12例(67%)。兴趣减少及无愉快感8例(44%),精神运动性激越13例(72%),精神运动性迟滞5例(28%),性欲减退5例(28%),自责自罪2例(11%)。 六、攻击性:18例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其中7例(39%)患者具有经常性主动寻衅和冲动伤人行为,5例(28%)患者经常处于易激惹状态。 七、自杀倾向:18例患者中有11例(61%)患者具有一次或多次自杀未遂现象,其中有6例自杀未遂者伴有幻听现象,自杀行为多具有冲动性和不可预见性。其它7例(39%)患者无自杀行为但有较强的自杀观念。 其它症状:18例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幻听7例(39%),妄想2例(11%)。 八、治疗及转归:入院后经过给予营养支持及戒酒治疗,18例患者的抑郁症状均在1~72天内消失,平均24.63±20.73天,其中有14例(78%)患者在21天内消失,其余4例(22%)患者在给予戒酒及营养支持治疗3周效果不明显后,经服用百忧解(20mg/日)治疗后在4~7周内好转。 讨论:酒精中毒与其所存在的抑郁状态的因果关系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论的课题,有人认为酒中毒可能是重性抑郁症的变异,抑郁是酒中毒发生的主要原因。另一些人则认为抑郁是酗酒的结果而非原因[3]。本资料结果表明慢性酒精中毒之抑郁表现及治疗结果有其自身特点,其中16例与内源性抑郁症的临床特征有所不同,难以用内源性抑郁症的临床特征来进行解释和说明。另2例(11%)患者的抑郁症状持续时间较长,程度也较其他患者严重,在给予戒酒及营养支持治疗近3周后症状无改善,经抗抑郁制剂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其临床特征较符合内源性抑郁症的特点。 资料报道在重性抑郁症患者中有自杀企图者可达65.1%[3],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原因主要是由于自责自罪及绝望的情绪,本资料多为轻度及中度抑郁患者,但18例患者均有较强的自杀企图,有11例(61%)患者有自杀未遂史,自杀企图的发生率与上述重性抑郁症患者基本相同。患者的自杀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许彦松(进修医,临沂市精神病医院) 方明昭(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100083)
参考文献 1.董毅译.大量饮酒是老年抑郁和痴呆的危险因素.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2,19(3):182. 2.蔡焯基主编.抑郁症基础和临床.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第1版:335~336. 3.方怡儒等.酒精中毒病因学研究进展.中国药物依赖型通报.1990,4(1):5.
上一个医学论文: P16基因与散发性食管癌的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老年期酒依赖的临床特点 附52例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