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北京市东城区慢性病防治研究结果与策略

学调查、慢性病病例访视,填写统一表格,交由区卫生防疫站疾病监测组,由专人统计、上机、保管,同时质控人员定时对调查对象随机进行质控检查。故资料准确、可靠。

结  果

  东城区1981~1997年16年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1981~1988年):从1981~1984年在疾病监测点的鼓楼地段五个居委会8 962名居民中,开展了以高血压为主的循环系统慢性病防治的研究课题,首先在1981年进行了人群的高血压患病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表明:居民中高血压患病率为131.50‰(其中确诊高血压114.3‰、临界高血压17.2‰)。从患病的影响因素看,高血压发病与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调查的基础上,于1982~1984年3年的时间里对发现的高血压病人进行了系统的管理,取得较明显效果:高血压有效下降者占24.34%,各种症状减少约1/3人次。
  为了扩大防治范围,我们自1985~1988年,在疾病监测点6个预防保健地段采取每地段抽取一个居委会的方法,推广鼓楼地段的调查及防治经验,使慢性病的防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第二阶段(1989~1995年):在第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我们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专家合作,从1989~1995年在监测点四个地段近十万人群中开展了“循环系统慢性病防治”的科研课题。
  首先采取入户方式,对实验区的全部家庭、对照区随机抽样的20%家庭中的15岁以上居民进行基线调查,内容包括各种慢性病患病状况、吸烟、饮酒、吃盐、饮食习惯等,并测量血压,对发现的高血压患者,均填写个案调查表。结果表明:社区居民中慢性病总患病率322.2‰,其中高血压患病率为134.1‰,高于1981年的调查结果,通过调查并获得了居民的吸烟、饮酒、吃盐等方面的现状资料。
  完成了基线调查后,即在实验区内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循环系统慢性病的预防性干预措施。主要有:
  1.健康教育——二级培训:即由医务人员以讲课方式,对居委会主任、红十字卫生员、居民骨干进行循环系统慢性病防治知识的系列讲座,完成第一级培训。然后由这些人员以开会宣讲、发放宣传品、听录音、看录像、入户宣传、办墙报专栏、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对居民进行第二级培训。评价调查表明:宣传普及率达90.8%,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掌握率从10%上升到31.3%,部分知识掌握率达57.8%。
  2.高血压病人的管理:由医务人员每季度对高血压病人访视一次,指导其服药治疗、戒烟、限酒、控盐、体育锻炼、合理膳食,并测量血压。
  3.在居民中广泛开展戒烟、控烟活动。如实行签订戒烟合同、创无烟家庭等。
  4.结合宣传教育,以发放盐勺等方式限制居民食盐摄入。
  5.提倡营养配餐,限制动物性脂肪摄入量,并要求饮食规律化,反对暴饮暴食。
  6.提倡体育锻炼,可根据条件,采取多种锻炼方式,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30分钟,并长期坚持。
  经过5年的干预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果:通过对高血压病人的定期管理,在降低吸烟率、控制饮酒、减少吃盐、症状改善、血压值(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等方面,实验(干预)区明显优于对照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值均<0.01)。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人格障碍评估研究 PDQ 4在北京医学生中
    1992 1997年北京房山区心血管病社区人
    北京市41 47岁人群出生时发育指标与成
    北京市41 47岁人群出生时发育指标与成
    北京市西城区1977 1996年病毒性肝炎流
    北京市西城区1977 1996年病毒性肝炎流
    北京市300名吸烟者吸烟与戒烟情况调查
    第71例  喘憋 咯血 双肺弥漫病变北京医
    北京房山社区人群心血管病综合防治研究
    北京农民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静息心电图
    北京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情感表达测
    北京地区部分55岁以上人群体能减退的纵
    北京海淀区1 390名老年人老年期痴呆流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