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菌L型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 |
|
危险因素调查项目:包括年龄≥60岁、危重症、癌症、慢性病、原发感染灶、医院感染(HAI)前住院≥3周、外科手术、污染伤口、抗菌药预防应用≥7天、预防应用抗菌药≥2种、仅用抑细胞壁的抗菌药预防、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癌药化疗、导尿术、各种穿刺术、动静脉插管、内窥镜检查、气管切开或插管、呼吸机应用、全身麻醉、心脏起搏器安装等22项因素。这些因素均指医院感染前存在的,感染后的危险因素与先前感染无关者不予统计。 四、统计学处理方法:危险因素之间的比较用相对危险度表示;利用计算SAS软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先将定性资料定量化,将危险因素“是”赋值为“1”,“否”赋值为“0”,细菌L型感染中“是”赋值为“0”,“否”赋值为“1”;计算各因素的回归系数(B)、标准误(SE)、χ2值、P值和比值比(OR)等;然后建立模型,求出模型的似然比统计量χ2,分析主要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6,7]。
结 果
一、一般情况:本研究共观察住院病人7 124例,360例发生了医院感染(5.10%)。其中细菌L型医院感染126例(1.77%),包括男74例,女52例(男/女=1.42);年龄2天~15岁者48例,16~34岁者21例,35~59岁者24例,≥60岁者33例。 二、细菌L型与B型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所调查的22项危险因素中,慢性病、原发感染灶和抑制细菌壁的抗菌药对细菌L型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性比较大;而危重病、预防应用抗菌药≥2种、抗癌药化疗则更易引起细菌B型医院感染。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表1)。
表1 细菌L型和B型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
危险因素 暴露例数 医院感染率(%) P值 L型或伴B型 单纯B型 年龄≥60岁 782 33(4.22) 40(5.11) NS 危重症 192 9(4.69) 20(10.41) 0.0488 癌 症 452 29(6.42) 39(8.63) NS 慢性病 361 37(10.24) 15(4.16) 0.0032 感染性疾病 423 56(13.24) 21(4.96) 0.0001 HAI前住院≥3周 124 10(8.06) 11(8.87) NS 外科手术 1861 49(2.63) 52(2.79) NS 污染伤口 265 18(6.84) 20(7.55) NS 抗菌药预防应用≥7天 1425 46(3.23) 49(3.44) NS 预防应用抗菌药≥2种 865 17(1.97) 33(3.82) 0.0257 抑制细胞壁的抗菌药 338 33(9.76) 10(2.96) 0.0007 肾上腺皮质激素 678 33(4.87) 35(5.16) NS 抗癌药物 353 24(6.52) 43(12.18) 0.0265 导 尿 474 37(7.81) 35(7.38) NS 穿刺术 286 7(2.45) 9(3.15) NS 动脉插管 296 13(4.39) 16(5.41) NS 内窥镜检查 212 5(2.36) 6(2.83) NS 气管切开或插管 202 9(4.46) 15(7.43) NS 呼吸器 193 13(6.74) 19(9.84) NS 全 麻 336 17(5.06) 21(6.25) NS 心脏起搏 58 1(1.72) 2(3.45) NS 透 析 114 4(3.51) 5(4.39) NS
注:NS为统计学上无显著意义 三、细菌L型医院感染单因素分析:经单因素分析发现22项危险因素中癌症、慢性病、原发感染灶、HAI前住院≥3周,抗菌药预防应用≥7天、抑制细胞壁的抗菌药预防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癌药化疗和导尿共9项因素具有显著性(表2)。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一株新轮状病毒引起河北省石家庄市成人腹泻爆发流行 下一个医学论文: 北京市东城区慢性病防治研究结果与策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