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HLA |
|
常人HLA-DRB1 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探讨单纯的慢性支气管炎和煤工尘肺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在遗传易感性方面的异同。
对象与方法
1. 观测对象: 37例单纯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经胸片及肺功能检查,结合临床病史和体征确诊;33例煤工尘肺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按照我国尘肺分期诊断标准,结合煤岩混尘接触史、胸片及肺功能检查确诊,其中I期25例,II期8例;正常对照组为104名健康人。3组均为山西籍汉族随机抽样个体。 2.主要试剂及仪器:Taq聚合酶及dNTPs(Promega),HLA-DRB1序列特异性引物(德国Essen大学合成),紫外分光光度计(Shimadzu,Uv-120-02),PCR仪(Perkin-Elmer TC1)。 3.模板制备:抽取外周血2 ml,按改进的盐析法提取其基因组DNA。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DNA含量及纯度,其吸光度260 nm/280 nm值须在1.6~1.8。 4.引物:针对DRB1第2外显子区域的多态性设计顺序特异性引物[3],所扩增产物的分型结果和血清学方法测得的HLA-DRB1表型具有对应关系。 5.PCR-SSP方法: 每一PCR反应管中含有待测基因组DNA 100 ng,Taq酶0.5 U,dNTPs(dATP、dGTP、dCTP、dTTP)各200 μmol,顺序特异性引物2 pmol。反应条件:预变性94℃,5分钟;变性94℃,50秒;退火65℃,1分钟;延伸72℃,1分钟。共30个循环。 6.特异性扩增产物的检测:PCR扩增产物加样至含溴乙锭的2%琼脂糖凝胶中,在电压10~15 V/cm凝胶条件下电泳,经紫外透射下泳道中见明显的DNA条带为阳性。第1~20泳道的引物均具有DRB1等位基因特异性或组特异性;第21~23泳道的引物分别具有HLA-DRB3、4、5基因特异性,这些基因分别与不同的DRB1等位基因关联[4]。 7.采用χ2检验。
结果
单纯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HLA-DRB1*120X基因频率明显增高(24.3%,P<0.01),表型频率为48.7%;而煤工尘肺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HLA-DRB1*040X基因频率明显增高(22.7%,P<0.01),表型频率为45.5%;其他等位基因在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附表)。
讨论
HLA-II类抗原的基因分型因其准确性和敏感性而迅速发展,主要包括: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SSOPH(PCR-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obe hybridization)、PCR-SSP、PCR-RFLP及Sequencing。其中PCR-SSP方法具有快速、敏感、可靠、无需同位素标记等优点,适用于本实验大样本分型。 本实验发现,在山西汉族人群中,单纯的慢性支气管炎的HLA-DRB1*120X基因频率明显增高,而煤工尘肺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的HLA-DRB1*040X基因频率明显增高,证实山西汉族人群中单纯的慢性支气管炎与HLA-DRB1*120X关联,而煤工尘肺合并慢性支气管炎与HLA-DRB1*040X关联。 近年来,国外有文献表明,希腊籍慢性支气管炎患者HLA-A1及HLA-B17明显增高[5];HLA-DRB1*0801-0804基因频率在煤工尘肺患者中明显增高,可能参与了煤工尘肺的发生、发展,而HLA-DRB1*0101-0103基因频率的升高及HLA-DRB3*0101、0201、0202、0301基因频率的降低,可能抵御该病的发生、发展[6]。HLA基因的表达产物参与了煤工尘肺发病过程中的免疫紊乱。这些结果的差异可能与实验条件不同有关。
附表 单纯慢性支气管炎、煤工尘肺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与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某矿区接尘工人30年恶性肿瘤发病情况调查 下一个医学论文: 钒钛磁铁矿尘对家兔肺泡巨噬细胞毒作用的体外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