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矿区接尘工人30年恶性肿瘤发病情况调查 |
|
后改为湿式作业。二氧化硅含量:矿区岩巷中为27.25%~61.17%,煤巷中为0.64%~6.66%。井下粉尘浓度:1963年前平均岩尘580 mg/m3(376~1 640 mg/m3),煤尘190 mg/m3(80~360 mg/m3);1963年后岩尘为14.76~19.45 mg/m3,煤尘为25.62~91.83 mg/m3 。分散度<5 μm的粉尘粒子占84%~92%。井下氡浓度在3.0~592.9 Bq/m3,几何平均浓度55.0 Bq/m3,是地面环境的10倍。井下工人内照射年有效剂量总值是地面人群的2倍。 30年间,共调查24 309人,484 483人年,漏查率为1.5%。其中接尘组16 711人,333 007人年,入队时平均年龄25.2岁,干式作业工人(从事干式作业1年以上者)6 005人,平均工龄24.15年±9.33年,尘肺患者486人;湿式作业工人(从未从事干式作业者)10 522人,平均工龄12.87年±6.36年,尘肺患者60人;接尘组有248人发生恶性肿瘤,发病率为74.47/10万。对照组7 598人,151 476人年,入队时平均年龄26.3岁,有87人发生恶性肿瘤,发病率为57.43/10万。 2.恶性肿瘤发病情况比较(表1,2):发病顺位比较,接尘组以肺癌居首,肝癌次之,其中肺癌占50.81%,消化系统占36.69%;而对照组消化系统肿瘤居首。对比分析表明,接尘组恶性肿瘤发病率(以人年计算,以年龄标化,下同)显著高于对照组(标化发病率分别为73.1/10万和61.7/10万,χ2=4.84,P<0.05,RR=1.19),接尘组与对照组的恶性肿瘤标化发病比为1.224,肺癌为2.648,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人群肺癌发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双峰趋势,但接尘组各年龄段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且高发年龄段增宽。
表1 恶性肿瘤的发病构成比在两组中的比较(%)
肿瘤种类 接尘组 对照组 病例数 构成比 顺位 病例数 构成比 顺位 肺癌 126 50.81 1 21 24.14 2
肝癌 35 14.11 2 39 44.83 1 胃癌 33 13.31 3 12 13.79 3 食管癌 21 8.47 5 8 9.19 4 结肠癌 2 0.81 6 2 2.30 6 其他 31 12.50 4 5 5.75 5 合计 248 100.00 87 100.00
表2 恶性肿瘤标化发病率在两组中的比较(%)
年龄 (岁) 标准人年 观察组 对照组 原发病率 预期发病数 原发病率 预期发病数 15~ 33 023 14.6 5 16.1 5
30~ 87 121 30.9 27 13.9 12 40~ 81 268 92.3 75 116.8 95 50~ 140 336 99.0 139 68.6 96 >60 142 735 76.0 108 64.1 91 合计 484 483 74.5 354 57.4 299 以观察组和对照组总人年数为标准人年数 3.粉尘对肺癌发病率的影响(表3):不同接尘工龄段的对比分析,40岁以上人群中, 高接尘工龄段肺癌发病率显著高于低接尘工龄段(标化发病率分别为33.9/10万、44.9/10万和70.4/10万,χ2=120.82,P<0.05)。进一步分析湿式作业前后肺癌发病情况发现,湿式作业后肺癌发病率显著降低(标化发病率分别为75.9/10万和24.4/10万,χ2=67.41,P<0.05,RR=3.14)。尘肺患者恶性肿瘤发病率显著高于井下非尘肺患者(标化发病率分别为89.72/10万和48.01/10万,χ2=131.7,P<0.05,RR=2.35)。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中国部分地区新型肝炎病毒TT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 下一个医学论文: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HLA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