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传染病漏报调查分析 |
|
连队4个,555人。结果表明,平均疟疾疫情漏报率为91.73%,其中以中疟区漏报最为严重,漏报率为94.79%(表1),显著高于其他地区(P<0.01)。农场虽然地处高疟区,但由于医疗条件较好,每个连队有专职保健医生,疟疾发病后可及时诊断治疗,并且保健员能够准确地向防疫机构上报疫情,从而减少了农场系统疟疾疫情的漏报,其漏报率为90.03%,与中疟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1 海南省疟疾疫情报告情况
分 层 调查人口 查出疟疾病例 报告*病例 漏报病例 漏报率(%) 高疟区 1249 183 17.49 165.51 90.44 中疟区 1133 93 4.85 88.15 94.79 合 计 2382 276 22.34 253.66 91.91 * 理论发病数,即调查地区报告病例数×调查人数÷该地区人口数 二、乡村医生报告疟疾病例情况:对10个村庄的12位乡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将乡村医生掌握的疟疾发病情况与已报告疫情相比较。表明乡村诊所漏报率为76.72%,显著低于居民逐户调查结果的91.73%(P<0.01)。部分疟区居民患疟后找个体医生就诊和自己治疗,导致乡村医生无法掌握这部分疫情,出现十分严重的漏报现象。 三、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在保亭、陵水等高疟区市县随机抽取9个乡镇(农场),调查卫生院(农场医院)门诊疟疾病例的诊断治疗和病例登记情况。结果表明,3个门诊未开展发热病人血检,不进行传染病登记,过去两年也未上报疟疾疫情;有1个农场医院,1996年门诊登记190例疟疾病人,但全年未报疟疾管理报表,疟疾疫情全部漏报。其他5个门诊疟疾等传染病病例登记也达不到疫情报告的要求,不能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因此,基层卫生组织更要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管理。 四、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调查结果:5所省、县级医院均能填写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和报告卡,作好出入院登记,但5所乡镇卫生院未能按疫情报告要求进行疫情登记和报告,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报,而5所个体诊所均无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更不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五、县乡医疗机构疫情报告:8家医疗机构能够按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报告传染病疫情,占调查单位的53.3%;调查疫情管理员21人,13人掌握基本知识,占61.9%。15家医疗机构当月应报告传染病232例,实际报告129例,漏报103例,漏报率44.40%,其中漏报较为严重的病种是病毒性肝炎,应报98例,实报25例,漏报率为74.49%,占漏报病例数的71.57%(表2)。 表2 市、县级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漏报情况
市(县) 应报数 实报数 漏报数 漏报率(%) 保亭 22 13 9 40.91 通什 74 42 32 43.24 乐东 34 22 12 35.29 东方 47 30 17 36.17 临高 55 22 33 60.00 合计 232 129 103 44.40 讨 论
疟疾是我省主要的传染病,目前采用血涂片镜检法检测,易于操作,已普及到各乡村诊所[3],但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我省疟疾疫情报告存在严重的漏报现象,与国内有关专家估计的全国疟疾疫情90%的漏报率相吻合。由此推测,我省目前仍有3~5万左右的疟疾病例。目前全省肝炎发病上升较快,1997年首次超过疟疾,居发病率第一位,是目前传染病防治的重点,各级防疫部门不可因疫情漏报而放松肝炎和疟疾的防治工作。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1950 1994年我国火灾的流行病学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