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龄妇女贫血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
|
:调查对象为15~49岁育龄妇女,不包括孕产妇、产后半年内、哺乳及停哺乳半年内妇女。本调查自1996年6月至1997年6月,在北京市区及郊区不同地点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工厂、农村、政府机关以及学校的育龄妇女共计1 529人;其中包括工人483人,农民420人,干部和科技人员310人,学生316人。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设计统一问卷,调查人员经过严格统一培训。问卷内容涉及年龄、民族、婚姻家庭状况、职业及工作情况、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消费结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体育锻炼、既往健康状况及月经状况、孕产史、避孕情况等多个方面情况。调查内容及数量化标准见表1。 2.实验室方法:本研究对每一位被调查
表1 分析变量和定义
变 量 数 量 化 定 义 年 龄 15~19=1,20~29=2,30~39=3,40~49=4
职 业 工人=1,农民=2,干部和科技人员=3,学生=4 受教育程度 文盲及小学=1,初中和高中=2,大专及以上=3 婚姻状况 未婚=0,已婚=1 家庭平均收入(元/月) <200=1,200~500=2,500~1000=3,>1000=4 妇女有否独立经济收入 有=1,无=2 家庭消费结构偏重(包括:饮食、家庭摆设、房子、穿着、储蓄、娱乐活动等) 饮食=1,其他=2 月经规则 是=0,否=1 月经天数 ≤3天=1,3~7天=2,>7天=3 月经量(每次月经卫生巾用量) 少(<10枚)=1,中(10~30枚)=2,多(>30枚)=3 分 娩 无=0,有=1 避孕方法 其他方法=0,宫内避孕器=1 家庭人口数 ≤3=1,>4=2 家庭结构 核心家庭=1,大家庭=2 体育锻炼 不经常=0,经常=1 了解贫血防治知识 不了解=0,了解=1 者取血,检测血红蛋白值(Hb);血红蛋白值<110g/L者,测定其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值(FEP)。血红蛋白测定方法采用WHO推荐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贫血诊断标准:Hb<110g/L为贫血,其中Hb值在>90~<110g/L为轻度贫血,>60~<90g/L为中度贫血,<60g/L为重度贫血。原卟啉测定方法采用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纸片测定方法,正常参考值FEP<50μg。所有检测采用双管测定,经严格校正。 3.统计分析方法:按设计和分析要求对处理因素进行数量化,并输入计算机,先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应用SPSS7.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结 果 一、育龄妇女血红蛋白平均值及贫血患病率:本次调查人群血红蛋白平均值为116.35g/L,标准差为14.67g/L,最小值59.00g/L,最大值174.00g/L。 本研究调查的育龄非孕妇女共计1 529人,其中Hb值<110g/L者447人,贫血患病率为31.2%;其中轻度贫血377人,占84.34%;中度贫血69人,占15.44%;重度贫血1例,占0.22%。血红蛋白<110g/L者447人中,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值>50μg者421人,约占贫血发生的94.18%。 二、育龄妇女贫血发病特点:不同年龄组贫血患病率不同,15~19岁组为6.9%,20~29岁组为35.5%,30~39岁组为37.3%,40~49岁组为35.4%,经统计分析,15~19岁组贫血患病率最低,与其他三个年龄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纵向生命质量资料分析的Markov过程法及其应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浙江省0 2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