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组织蛋白酶D在乳腺良 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取两张切片分别滴加一抗Cath-D及TBS,室温下孵育60 min,TBS清洗3次后于两张切片上分别滴加生物素标记的猪抗兔IgG(1∶30),以后按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方法常规进行,ABC显色。另取一张切片供病理分型用。
1.4 结果判定 Cath-D阳性颗粒位于胞浆内,染色信号为棕黄色,着色细胞数需50%。
1.5 自动图象分析 图象分析仪(日本Nlreco公司生产),型号为Luzex-F型。显微图象通过高分辨电视摄象机转换成图象信号呈象在显示器上,用鼠标描记其细胞及核的轮廓,选定细胞形态学参数后,由微机控制已编制各参数的运算程序,对处理后的图象测量结果送入微机内的分析系统,然后将结果输出至显示器上,即可得到细胞核面积(NA),核周长(NP),细胞面积(CA),计算核浆比(NCR),NCR-NA/(CA-NA)统计结果用χ2和t检验。

2 结果

2.1 Cath-D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93例乳腺癌中Cath-D表达阳性者43例(46.24%),其中浸润性导管癌的阳性率为57.14%,单纯癌的阳性率为44.00%,两者无明显差别(P>0.05)。髓样癌为23.07%,导管内癌为33.33%。31例乳腺良性病变及6例正常乳腺组织Cath-D的表达均为阴性。
2.2 Cath-D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的关系 肿瘤直径大于4cm的Cath-D的阳性率明显高于2 cm者(χ2=11.260,P<0.05),肿瘤直径为2~4 cm的Cath-D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小于2 cm者(χ2=12.320,P<0.05),肿瘤直径大于4 cm的Cath-D表达率与2~4 cm的表达率无明显差别(χ2=0.234, P>0.005)。
2.3 Cath-D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结果显示,Cath-D表达阳性的43例中有淋巴结转移的30例(69.77%),Cath-D表达阴性的50例中有淋巴结转移的22例(44.00%),Cath-D表达阳性者淋巴结转移明显高于Cath-D表达阴性者(χ2=6.227,P<0.05)。
2.4 Cath-D表达与年龄及雌激素受体的关系 50岁以下者Cath-D的表达率(47.06%)与大于50岁的Cath-D表达率(45.24%)无明显差异(χ2=0.031,P>0.05),雌激素受体(ER)阳性者Cath-D的表达率(40.43%)与ER阴性者表达率无明显差异(χ2=1.290,P>0.05)。
2.5 显微图象分析 根据Cath-D表达的阳性和阴性结果,在浸润性导管癌中各取10例,每例测量100个细胞进行显微图象分析,测得NA、NP、NCR得均值及标准差,Cath-D表达阳性癌细胞的NA为45.888、NP为25.851及NCR为0.532均显著大于阴性癌细胞NA为34.194、NP为22.62、NCR为0.433,NA t值为2.302,P<0.025;NP t值为3.019,P<0.01;NCR t值为2.156,P<0.05,统计学上意义显著。

3 讨论

  Cath-D于1979年首先由Westleg和Rochefort等发现,是一种52 kD的糖蛋白,正常组织即合成Cath-D,在所有细胞中都以低浓度存在,其正常功能是在溶酶体的酸性pH环境中分解蛋白质,在乳腺癌细胞中被过度表达,其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Cath-D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溶酶体蛋白酶,合成后即被溶酶全靶受体从高尔器中运输出来,一旦进入溶酶体,Cath-D被分解成两链形式(34和14 D),稳定且积聚起来,当Cath-D基因过度表达时可以造成溶酶体靶通道的过度负荷,导致52 kD的持续分泌[1]和其它溶酶体酶的释放。过度表达的Cath-D,其酸性蛋白分解活性可作用于多种底物(包括有丝分裂原底物和基底膜),从而促进有丝分裂、溶解基底膜、细胞外基质和结缔组织,加速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这在体外动物实验已得到证实。国外研究表明:Cath-D对早期复发和死亡都是重要指标,对乳腺癌预后有明显的提示作用,特别在淋巴结阴性的患者中[2]。Tandon等及Mc Guire等的研究显示[2]:高浓度的Cath-D病人5年内复发率高达50%~60%。Spyratos F等[3]对122例乳腺癌患者术后随访平均4~6年后指出:Cath-D是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而且独立于传统的预后指标。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Cath-D在乳腺良性病变及正常乳腺组织中表达阴性,而在乳腺癌中表达率高达46.24%,且Cath-D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率均明显相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莱姆病螺旋体中国分离株外膜蛋白C基因
    胰腺癌组织微卫星DNA不稳定与肿瘤临床
    转基因小鼠人载脂蛋白AI基因表达对血浆
    蛋白激酶C在非心脏器官预处理中的作用
    纤维粘连蛋白对膀胱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
    硅凝胶植入物辐照灭菌后组织相容性和致
    骨痂组织冰冻切片前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
    兔关节软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免疫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围术期血清肌钙蛋
    腓肠神经腓肠浅动脉逆行皮瓣修复足跟软
    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再给氧后热休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子宫颈癌组织中
    氟对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直接作用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