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V AIDS 相关的精神卫生问题 |
|
于欣▲
一、艾滋病的发现及其在全球的流行情况
1.艾滋病时代的到来 1981年6月,位于亚特兰大的美国疾病控制中心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 发表了一份报告,称有 5 位男性同性恋者患有非常罕见的卡氏肺囊虫肺炎 (P.carinii pneumonia)。因为这些病人均表现为免疫功能极度低下,故NIH将其命名为 AID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即艾滋病。1983年 5 月,NIH 与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共同发现了艾滋病的传播媒介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从而肯定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 2.HIV 及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情况 1985年中国发现了第一例艾滋病患者,这是一位来自境外的旅游者。其后几年的艾滋病病例报告也均是来华外国人和海外华人,仅在浙江发现4例因使用从美国 Amour 公司进口的凝血因子 VⅢ 而感染HIV的感染者。1989年在云南吸毒人群中共发现HIV感染者146例,这标志着艾滋病已由从国外输入发展到在国内的播散〔1〕。截止到1998年9月,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已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11170例,其中艾滋病人338例,死亡184例。但由于普查的困难和艾滋病的隐蔽性等因素,有关专家保守地估计,目前我国艾滋病毒感染的实际人数已达30万人。 3.HIV 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的人口学特点 在中国,2/3的HIV感染者是通过注射毒品感染,10%是因性接触传播。近年来性传播包括同性性行为和输血传播的比例有所上升。中国的少数民族在总人口的比例只占到8%,但在登记的HIV阳性病例中,少数民族占36%。如在云南,80%的感染者是傣族和景颇族等少数民族〔2〕。 4.促进 HIV 在中国传播的危险因素 1) 吸毒在我国的死灰复燃:我国 1998 年登记在册的吸毒者有59.6万,公安部门估计吸毒者的实际数量是登记数量的几倍,85%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且吸毒方式由口吸转向静脉注射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在注射毒品者中,有相当高的比例共用针具,而且不安全的性行为的比例也较高。 2) 不安全性行为:指一个人在不了解对方 HIV 感染状况的情况下进行无保护性交的行为。主要包括嫖娼行为和多性伙伴行为。根据公安部门的统计,1996 年共抓获卖淫嫖娼人员 42 万人。而实际卖淫嫖娼的人员数量可能在 300 万至 400 万之间。与此相伴随的是性病发生率的增加。97年全国报告性病病例数 46.15万,比上年增加15.8%。从生理角度考虑,性病引起的生殖器溃疡会增加 HIV 病毒侵入人体的机会。 3) 人口流动性的增加:①由于近 20 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革,导致大批的人口特别是农村人口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粗略估计其总数在 1.2 亿左右。流动人口中存在许多HIV 的易感因素如低龄、生活压力大、离开配偶、文化程度低、自我保护意识差等。②对外交往的增多,人员进出往来的不断增加也给 HIV 流行提供了机会。
二、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处理
1.病毒特点 艾滋病的病源HIV,是一种逆转录RNA病毒,由单股正链 RNA 基因组、逆转录酶和外壳的结构蛋白组成。HIV进入人体后,其表面膜糖蛋白的 gp120 能和T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相结合,促使HIV 感染淋巴细胞。病毒进入细胞后,在酶的作用下脱去蛋白外壳进入细胞核,以单股 RNA 为模板通过逆转录酶转录为双股 DNA,该双股 DNA 可与宿主细胞的 DNA 整合,然后复制出单股 RNA,由蛋白酶组装成新的 HIV 病毒释出。 2.临床分期 HIV感染从病程上可以分为7期:1)病毒传播:通过性行为、血液接触及母婴途径感染HIV病毒;2)原发性 HIV 感染:又称为急性HIV感染,通常在感染病毒2-4周后出现。常见症状为发热、腺体肿大、咽炎、皮疹、肌痛或关节痛、腹泻、头痛、恶心及呕吐、肝脾肿大、口腔溃疡。3)血清转阳:人体在接触HIV病毒后,通常要3-12周左右才出现血清抗体的阳性反应,这也是所谓的“窗口期”;4)早期HIV病:此期被定义为血清呈阳性反应后的6个月。研究显示在此期开始治疗与预后密切相关;5)无症状性感染:此期病毒数量逐渐增加,CD4数目逐渐[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抗菌肽D基因导入番茄及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下一个医学论文: 早泄的抗抑郁剂治疗进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