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菌肽D基因导入番茄及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
|
NOP)。其结构见图1:
图1 重组质粒Co24结构 1.CaMV 35S;2.AP-D gene clone site;3.NOP; 4.Spc+/Str+;5.AP-D gene。
1.1.2 植物材料 供试番茄(Lycopersion esculetum)品种为G-7,种子由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提供,常规方法种植和管理。 1.1.3 生化试剂 地高辛(DIG:digoxigenin)DNA标记与检测试剂盒(DIG DNA Labeling and Detection Kit)为Boehringer Mannheim Co.产品,dNTP和Taq酶购自华美生物工程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或优级纯。
1.2 方法
1.2.1 外源基因导入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在番茄开花授粉24~28h内剪去柱头,滴注载有抗菌肽D基因的重组质粒溶液(浓度为:0.1μg/μL)。标记好滴注过的花,结果成熟后收集种子。 1.2.2 胭脂碱检测 参照Otten等及许耀等的方法略为改进〔14,15〕。取幼嫩叶片于含有精氨酸及营养物质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24小时,用无水乙醇抽提胭脂碱,点样于滤纸,在甲酸∶乙酸∶水(12∶15∶63)电泳60 min,风干后用菲醌染色,再风干,紫外灯下对照标样观察。 1.2.3 转化植株DNA的提取 参照孙敬三〔16〕的SDS法略加改进。在将DNA沉淀溶于TE溶液后,用酚∶氯仿∶异戊醇(25∶24∶1)抽提一次, 再用氯仿∶异戊醇(24∶1)抽提一次,然后用乙醇沉淀DNA,收集DNA溶于TE溶液,保存于-20℃备用。 1.2.4 PCR扩增程序与条件 模板DNA:转化植株与非转化植株总DNA;引物I(+):5'GCTCGAGTGGAATCCATTCAAGGAATTG 3';引物II(-):5'CGAATTCTTAACCCTTGGCCAAGGCAGTAGCTTG 3'。反应总体积为20μl。在95℃变性5min后,按93℃ 1min、55℃ 1min、72℃ 1min 进行40个循环反应。以未转化植株为阴性对照,以转化用重组质粒为阳性对照。 1.2.5 DNA斑点杂交 将转化和未转化植株以及重组质粒的纯化DNA点在尼龙膜上,经预杂交后,加入DIG标记的抗菌肽D基因探针,按Sambrook等〔17〕的方法进行杂交和洗膜。探针制备:用转化质粒作模板,加入上述PCR引物、Taq DNA聚合酶、dNTP(含DIG-dUTP)等,并按上述程序进行扩增。扩增结束后,按DIG KIT说明书进行DIG标记DNA产量检测。显色:按DIG DNA Labeling and Detection Kit(Boehringer Mannheim Co.产品)说明书进行。对照同PCR扩增。 1.2.6 Southern杂交 先将经限制内切酶EcoRI消化过的植株总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后经HCl处理和碱变性,再按Sambrook等〔17〕的方法进行转膜、预杂交、杂交、洗膜和显色。探针的制备和DIG显色同DNA斑点杂交。对照同PCR扩增。 1.2.7 转基因番茄抗青枯病的鉴定 先将欲移栽的转基因番茄及未转基因的G-7之子一代幼苗(各50株)进行青枯假单孢菌(Pseudomonas solanace- arum Smith.;菌种由广州蔬菜研究所提供)浸根处理(菌液浓度为:1×108 cfu/ml),然后,将处理过的幼苗种植在高发病的大田,观察记录植株的发病情况。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裸粒水稻同源四倍体的人工诱导 下一个医学论文: HIV AIDS 相关的精神卫生问题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