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体外随机突变的两种方法的研究 |
|
结构改造和分子设计研究受到了这种认识水平的限制。目前,改善蛋白质性质的一种新的策略是:模拟蛋白质分子自然进化过程,在蛋白质的基因中引入随机突变,然后筛选出性质优良的突变体,这就是所谓的“进化蛋白质工程”〔1〕。大量成功的事实已表明这种策略的可行性。Halling P在对这项工作做评述时指出:就目前我们对蛋白质性质的分子基础的认识而言,利用这种策略来改善蛋白的性质是相当合理的〔2〕。进化蛋白质工程研究的第一步,就是要得到大量的蛋白质基因的随机突变体,然后从中筛选出有用的突变体。随着进化蛋白质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蛋白质的基因中引入随机突变的方法越来越多,从最初常用的基于PCR错误的随机突变,到DNA改组(DNA shuffling)以及错开延伸过程(staggered extension process)等〔3〕。这些方法都有效地将随机突变引入到蛋白质基因中,获得了大量结构各异的随机突变体,并从中筛选出许多优良性质的蛋白质,这些优良性质是蛋白质在自然进化过程中未能获得的,例如高稳定性、低抗原性等等性质。在本文中,我们将报道两种造成蛋白质基因随机突变的新方法,通过这两种方法处理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过氧化氢酶I基因,获得了大量结构各异的突变体,建立了突变体文库,从中可筛选比野生型酶性质更为优越的突变体。使得进化蛋白质工程研究领域又增加了两种新工具。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和质粒 宿主大肠杆菌UM228(一种过氧化氢酶HPI-缺陷型突变体),由加拿大Mantoba大学P. C. Loewwen博士提供。携带野生型过氧化氢酶I基因 的质粒pUC19,由日本大阪大学生物工程系酵素工学研究室提供。 1.1.2 酶试剂及其它材料 由日本八洲药品株式会社华美公司等提供。
1.2 方法
1.2.1 具有耐热过氧化氢酶的菌落分析 将在LB〔4〕培养基(含50μg/ml氨苄青霉素)琼脂盘上37℃生长了20h 的菌落印到2号滤纸(Advantec Toyo Co,Tokyo)上。含菌落的滤纸放入被0.1mol/L磷酸钾溶液(pH7.0)浸过的空盘中。70℃加热10min后,用30%H2O2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5〕。 1.2.2 过氧化氢酶热稳定性及酶活性测定〔5〕 分别携带含有野生型过氧化氢酶I及突变体突变基因质粒的大肠杆菌UM228,在含50μg/ml氨苄青霉素的2×TY培养基〔4〕中37℃培养22h后,40ml培养液的细胞离心后悬浮于2ml 0.1mol/L、 pH7.0的磷酸钾溶液中,超声波破碎后离心。上清液作为加热前的胞溶物。细胞破碎后70℃加热10min再离心得到的上清液作为加热后胞溶物。 上述两种上清液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测定胞溶物中的过氧化氢酶蛋白浓度。根据该酶热变性导致其不溶或沉淀这一事实,过氧化氢酶热稳定性定义为加热后与加热前酶蛋白浓度的比值。因此。比值越低表示酶的热稳定性越低。 过氧化氢酶酶活性用分光光度法测定〔5〕。30℃,10μl胞溶物与3ml底物溶液(H0O2溶于0.1mol/L磷酸钾溶液中,浓度为20mmol/L,pH7.0)混合,立即在240nm处(H2O2浓度)测定光密度减少,酶活性定义为单位时间酶促分解过氧化氢的量(mmol/L.s),比活性为单位酶蛋白的酶活性(mol.H2O2/mol酶蛋白.s)。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多斗形纹男性的精液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甘蓝型油菜长角果变异体的遗传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