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感问题的调查技术 |
|
章扬熙
在公共卫生监测中,有时需要了解一些隐私问题(包括心理、行为等方面)。当询问这类问题时,对方往往不愿意回答,这类问题就叫做敏感问题。对于敏感问题,被调查者往往拒绝回答或者编造假话来应付,这就会导致无应答率的增高和正确应答率的下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产生了敏感问题的调查技术,即随机应答技术(randomized response technique,RRT)。 一、RRT方法的相关问题模式:RRT方法的原理是让被调查者根据随机的原则,对一个敏感问题提出的两个相关联却又相反的描述句(有敏感问题与没有敏感问题)中的一个做出回答,虽然调查者不知道被调查者回答的是哪个描述句,但已知抽到第①句的概率P和抽到第②句的概率1-P,并知道在抽到第①句的人中回答“是”的人数比例为π,从而也知道在抽到第②句的人中回答“是”的人数比例第1-π(因为抽到第①名回答“不是”的人数比例为1-π,与抽到第②句回答“是”的人数比例应该相同),再从调查中可知道总的回答“是”的比例λ,依据概率的有关法则可以计算出在被调查者中,具有该敏感问题特征的人所占的比例,从而达到既打消了被调查者的顾虑,又了解到敏感问题客观真相的目的。 比如,想了解婚外性行为情况,则第①句为“我有过婚外性行为”,第②句为“我没有过婚外性行为”。然后让被调查者从一个装有红球和白球的袋子里摸出一个球(其中红球的比例为P,白球的比例为1-P),摸到红球则回答第①句,摸到白球则回答第②句,被调查者抽球与答题情况是在无人条件下不记名进行的,这样可完全解除被调查者的顾虑,据实回答。调查结束后,调查员只能统计出有多少人回答“是”,有多少人回答“不是”,这些是有多少是回答第①句,有多少是回答第②句不清楚,更不知道这些“是”是谁回答的。可计算出总的回答“是”的比例λ值。设在抽到第①句中,回答“是”的人所占比例为π,则在抽到第②句中,回答“是”的人所占比例应为1-π,根据概率法则可得到
λ=Pπ+(1-P)(1-π)
(1)
(2)
π的方差为
(3)
总体π的95%可信区间为
(4)
[例1] 对600名已婚妇女进行调查,想了解婚外性行为,应用RRT法进行调查,设红球比例P=0.8,白球比例1-P=0.2,通过调查得到:总的回答“是”的比例λ=0.4,求有婚外性行为者占百分之多少。 应用公式(2)、(3)、(4),求得 总体π的95%可信区间为 即有33%的已婚妇女有婚外性行为,总体已婚妇女婚外性行为发生率的95%可信区间为26%~40%。 应当指出,应用RRT的相关问题模式不可以设P=0.5,从公式(2)可知P=0.5,π=∞,通常设P=0.8或0.9。同时,从公式(3)可以看出,应用RRT方法所得的Var(π)比用直接询问法要大,多了P(1-P)/n(2P-1)2这个部分,方差大则可信区间大,说明效能较低。为了弥补这个缺点, 可让被调查重复回答2~3个回合,使例数n增大2~3倍,从而减小Var(π)的数值。 [例2] 对例1重复2次与重复3次,计算Var(π)及总体π的95%可信区间。若重复2次,n=1 200,将有关值分别代入公式(3)、(4)得 总体π的95%可信区间为 若重复3次,n=1 800,将有关值分别代入公式(3)、(4)得 总体π的95%可信区间为 从例2可见,重复2~3次,Var(π)值不断缩小,95%可信区间也相应地缩小了范围,从而提高了对总体&[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流行病学知识问答 下一个医学论文: 关于基因工程乙型肝炎疫苗应用前景的探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