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马内微量注射硫酸镁对马桑内酯诱发大鼠痫样放电的影响 |
|
硫酸镁对致痫动物大脑皮层和海马异常放电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体重200~250 g,雌雄不拘,由同济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用水合氯醛(0.4g.kg-1,ip)麻醉。分离一侧坐骨神经,用37℃~38℃液体石蜡棉球浸润以备刺激,用脑立体定位仪(江湾Ⅰ型,第二军医大学生产)固定大鼠头部,以前囟后2.5 mm,中线旁开2.5 mm为中心,去除颅骨5 mm×5 mm,保留硬脑膜, 在此区贴敷浸有浓度为5×10-4 mol.L-1的CL(华西医科大学制药厂生产)滤纸(2 mm×2 mm)造成大鼠急性致痫模型。 一、皮层、海马诱发电位的记录及海马内微量注射方法: 用银-氯化银乏极化电极作为引导电极,信号经XJ5850(上海无线电二十一厂)生理前置放大器放大后输入计算机生理信号处理系统(南京医科大学研制)进行平均叠加(采样间隔36 ms,加叠次数50,采样点数8192),用恒流电子刺激器(日本光电公司产品)通过SS-20IJ隔离器电刺激一侧坐骨神经(1Hz,5V, 0.3 ms),引导对侧体感皮层(前囟后1.0 mm,中线旁开1.0 mm)或海马CA2区(前囟后3.2 mm,中线旁开2.5 mm,距皮层表面深3.0 mm)的平均诱发电位。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将硫酸镁注射液(上海海普制药厂)pH值调整到7.2~7.4,在皮层应用CL 10 min后于海马CA2区注射25%的硫酸镁2 μL,注药时间1 min。用日本光电RM-6000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ECoG。 二、皮层、海马细胞外钙离子浓度的检测方法: 将铝硅玻璃管(外径为1.5mm,内径为1.0mm)经铬酸洗液清洁,浸入二次去离子水中,烘干后用中山大学科教仪器厂生产的B-80型玻璃微电极拉制器,将玻璃细胚拉制成尖端直径为1 μm的玻璃微电极,采用背面灌注法,将中性载体Ca2+交换剂ETH1001(Fluka公司产品)充灌于玻璃微电极尖端,玻管内充液为10 mmol.L-1的CaCl2溶液,制备的Ca2+-ISE在含有10-8~10-3mol/L的Ca2+标准缓冲液中进行校正。Ca2+浓度在10-3~10-5mol/L之间,每10倍变化,Ca2+-ISE检测电位变化大于20 mV,Ca2+-ISE对Ca2+浓度响应时间小于1 s。将Ca2+-ISE置于海马CA2区或皮层感觉运动区(前囟后1 mm,中线旁开1.0 mm,皮层下100 μm以内),检测信号输入ISE-1型离子计(上海生理研究所),连续记录皮层和海马在致痫前后的电位值,绘制Ca2+浓度值与相应电位值标准曲线,该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由该曲线得出致痫前后大脑皮层、海马细胞外Ca2+浓度变化值。每次实验前后均对电极进行校正。
结果
一、CL致痫时皮层、海马细胞外Ca2+浓度的变化: 大脑皮层应用CL前和应用CL之后5~10 min,Ca2+-ISE检测大脑皮层电位差值为(2.44±0.92) mV,检测到海马CA2区电位差值为(2.59±1.28) mV,应用生理盐水前后检测到大脑皮层和海马电位差值分别为(0.17±0.03) mV和(0.19±0.02) mV,根据上述标准曲线求得致痫时皮层及海马细胞外Ca2+浓度的变化,并与应用生理盐水进行比较(见表1),结果有显著差异。
表1 CL致痫时大脑皮层和海马细胞外[Ca2+]的变化 Tab 1 The changes of [Ca2+]o in cerebral cortex (C) and hippocampus (H) after application of CL and normal salt (NS)()
Section n Potential difference (mV) [Ca2+]oreduction (mmol.L-1) CL C 20 2.44±0.92 0.61**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bax 加强表达促进鼻咽癌细胞CNE2株凋亡 下一个医学论文: MHC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