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困大学生的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研究 |
|
plusmn;SD)
因子 大一 (N=24) 大二 (N=24) 大三 (N=25) 大四 (N=28) F值 经济困难 3.50± 3.37 4.52± 4.39 4.09± 4.79 4.94± 2.94 2.31 前途与未来 2.12± 2.54 4.01± 3.38 4.99± 4.13 3.14± 2.54 2.73* 父母与家庭 1.75± 2.40 4.61± 2.65 4.85± 3.22 2.05± 3.00 2.80* 学业 1.13± 1.67 3.62± 2.57 4.03± 2.35 1.73± 1.95 3.01* 自我 1.02± 2.17 3.81± 2.58 4.32± 3.17 1.32± 2.48 2.85* 社会交往 0.94± 0.66 2.40± 2.11 3.24± 2.96 1.14± 2.22 2.70* 重大事件 1.44± 2.16 1.80± 2.44 1.40± 2.84 1.74± 2.89 0.06 与异性的关系 0.54± 0.94 2.11± 1.79 2.04± 2.30 1.04± 1.92 4.17** 压力总值 11.12± 10.61 26.37± 22.92 29.04± 28.52 14.82± 17.28 5.0**
注:*P<0.05,**P<0.01,***P<0.001 表2可见,“经济困难”的压力值在大学四年中始终最大,除“重大事件”和此项外,其余各类压力源均具有显著的年级效应,且总体趋势是:大一的压力相对最小,大二、大三的压力最大,大四居中。年级差异的F检验发现,7种应对方式的年级效应均不显著,说明各年级特困生运用的应对方式具有稳定性。
讨论
本研究发现,与非特困生相比,特困大学生较少“寻求工具性与社会性支持”,也不常用“心理与行为解脱”的应对方式,换言之,他们不常和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或者从朋友那儿寻求支持和安慰,也不善于通过娱乐或其他活动来缓解内心的压力。而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已经揭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2]以及适当的娱乐和放松[3]是缓解压力、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另外,本研究发现,“经济困难”对特困生压力最大且年级效应不显著,大二、大三的压力相对最重,这与国内许多相关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4]。提示经济压力是贯穿大学四年的最大压力源,大二、大三应是特困生心理干预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
张建卫(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100875) 刘玉新(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心理咨询中心) 李顺(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学生处)
参考文献
[1].Carver C S,Scheier MF,Weintraub JK.Assessing coping strategies:A theoretically based approach.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ychology,1989,56(2):26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军校和地方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比较 下一个医学论文: 社会支持 心理控制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