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泽蛙 日本林蛙 饰纹姬蛙不同地理居群的核型多样性 |
|
物。关于这3种蛙的核型国内外已有许多报道〔1~13〕,不同产地的同种蛙的核型有异。关于温州地区的蛙报道甚少,只有章菊明报道过温州产的虎纹蛙的核型〔1〕。为此作者研究了温州地区的泽蛙、日本林蛙以及饰纹姬蛙的核型,并比较了同种蛙不同地理居群的核型,以揭示不同地理居群的同种蛙的染色体的差异程度,为保护蛙资源提供一点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泽蛙、日本林蛙指名亚种均捕自温州师范学院校园,饰纹姬蛙捕自温州火车站附近的农田。泽蛙4♀6♂、日本林蛙5♀7♂、饰纹姬蛙6♀7 ♂。染色体标本制作按常规骨髓细胞空气干燥法,秋水仙素的剂量为10μg/g体重,作用时间2~5h〔1〕。每种蛙计数100个中期分裂相,并选择10个分散好、主缢痕、次缢痕清晰的分裂相进行拍照、放大,测量、计算染色体相对长度和臂比指数。按Levan等人提出的标准进行形态分类〔2〕:臂比指数1.0~1.7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1.7~3.0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SM),3.0~7.0为亚端着丝粒染色体(ST),指数>7.0为端着丝粒染色体(T);相对长度大于9%的为大型染色体组,相对长度小于7%的为小型染色体组。
2 结果分析
2.1 不同地理居群泽蛙的核型 温州居群泽蛙体细胞均为2n=26,NF=52。№1~5为大型染色体,№6~13为小型染色体。№3、4、8均为SM染色体,其余诸对概为M染色体(见表1),6p上有1对明显的次缢痕(见图1)。 温州居群:2n=26(20M+6SM),NF=52,5+8模式。№ 3、4、8等3对为SM,其余诸对概为M,1对次缢痕位于6p上。 日本福冈居群:2n=26(22M+4SM),NF=52,5+8模式。№ 4、8 等2对为SM,其余诸对概为M,1对次缢痕位于7p上〔3〕。 日本奄美大岛居群:2n=26(18M+8SM),NF=52,5+8模式。№ 2、4、8、11等4对为SM,其余诸对概为M,1对次缢痕位于7p上〔3〕。 菲律宾居群:2n=26(20M+6SM),NF=52,5+8模式。№ 4、8、11等3对为SM,其余诸对概为M,1对次缢痕位于9p上〔3〕。 安徽居群:2n=26(16M+8SM+2ST),NF=52,5+8模式。№ 6为ST,№ 3、7、8、11等4对为SM,其余均为M,1对次缢痕位于7p上〔4〕。 四川成都居群:2n=26(22M+4SM),NF=52,5+8模式。№ 3、8等2对为SM,其余均为M,1对次缢痕位于6p上〔5〕。 四川峨眉山居群:2n=26(22M+4SM),NF=52,5+8模式。№ 4、8等2对为SM,其余诸对均为M,1对次缢痕位于6p上〔3〕。 广东居群:2n=26(22M+4SM),NF=52,5+8模式。№ 3、8等2对为SM,其余均为M,1对次缢痕位于7p上〔6〕。 福建居群:2n=26(20M+6SM),NF=52,5+8模式。№ 3、8、11等3对为SM,其余均为M,2对次缢痕位于6p、7p上〔7〕。 9个居群均无与性别相关的异形染色体(见表1)。
表1 不同居群泽蛙的核型数据
温州 (本文) 日本 福冈[3] 日本 奄美 大岛 [3] 菲律宾 [3] 安微 [4] 四川 成都[5] 四川 峨眉 山[3] 广东[6] 福建[7]* RL AR LC LC LC LC LC LC LC LC LC 1 14.38± 0.76 1.14± 0.07 M M M M M M M M M 2 12.26± 0.46 1.48± 0.17 M M SM M M M M M M 3 11.00± 0.49 1.94± 0.18 SM M M M SM SM SM SM SM 4 10.51±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PCNA等5种基因在小鼠睾丸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下一个医学论文: 遗传工程微生物细胞间发生的自然遗传转化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