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鄂温克 鄂伦春 达斡尔族永生细胞系的建立与保存 |
|
V液取自狨细胞株B95-8细胞株,由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提供。培养B95-8细胞至所需体积后,饥饿6~7天后,并反复冻融3次,收集于离心管中,2000r/min离心15min,将上清液用0.2μm滤膜,抽滤后分装1.2ml/管,-70℃保存。 1.3 转化实验 取外周血2~3ml,肝素抗凝,将血液与等量的RPMI1640培养液混均后,沿管壁渐渐加入到含有4ml已预热(37℃)的淋巴细胞分离液离心管中,混合血:淋巴细胞=6:4。3000r/min,离心20min。吸取白细胞层,移入另一支离心管中,加入10ml含1%双抗的RPMI1640进行洗涤,轻轻打匀,1200~15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轻轻振荡试管底部,再加入10ml含1%双抗的RPMI1640,再离心,共洗涤3次。取2ml全培养液加入已洗涤3次的白细胞管内,加入1.2ml EBV液,0.4ml(0.2μg/ml)的环胞霉素A,充分混匀后移到两个10cm2的培养瓶中,置37℃培养箱。培养3~4天后,观察细胞转化情况,根据细胞转化和聚集及培养液pH改变的状况,进行加液或半量换液。约2周后,转化细胞明显增多,可见细胞成团,并且在显微镜下可见大量呈聚集生长的细胞团,此时可转入25cm2培养瓶中继续培养,培养液达50~60ml时,即可进行常规细胞冻存。 1.4 细胞的冻存和复苏 冻存液:95%的胎牛血清,5%的二甲基亚砜(DMSO)。抽滤灭菌,避光保存(-20℃)。在细胞株冻存前24小时加换一定量(5~7ml)的新鲜培养液,将细胞液收集至10ml离心管中,12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根据细胞的数量加入一定量冻存液,分装在几支冻存管中,每管1ml冻存液。置-70℃冰箱过夜后,放入液氮中保存。细胞复苏时要迅速地将冻存管放入37℃水浴中,不停地晃动,见余有小冰团黄豆粒大小时放入超净工作台内,将细胞转入5ml全培养液的培养瓶中,置37℃温箱培养。24h后观察复苏细胞并加入培养液。
2 结果和讨论
采用上述方法,共建立永生细胞株140份,其中鄂温克族49份,鄂伦春族40份,达斡尔族51份。所有标本都在静置培养3~4天时,可见到转化的淋巴细胞,即淋巴细胞明显增大,胞质突出,形态各异,聚集成团的细胞株,建株的成功率在95%以上。所有建成的细胞系冻存后复苏的成功率为100%。经染色体G显带分析未见异常,表明建立细胞株的方法稳定。淋巴细胞是细胞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常用的研究材料,经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建立永生淋巴细胞系,可永久地保存有重要研究价值的个体的基因组,以保证今后不断的深入研究。EB病毒在体外可选择性地转化B淋巴细胞,但同时也能引起曾经感染过EB病毒者T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反应,从而攻击同一培养物中已被EB病毒感染的B淋巴细胞,导致转化的B淋巴细胞退化〔3〕。环孢霉素A是一种免疫抑制剂,能够在G0到G1期选择性地抑制T淋巴细胞RNA聚合酶Ⅱ的活性〔2〕,使T淋巴细胞失去了对EB病毒的免疫反应,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已转化的B淋巴细胞因受到T淋巴细胞的攻击而退化。本实验中采用同时一次性加入环孢霉素A的方法,获得了满意的转化效率。研究表明,转化的白细胞的接种密度不宜过大,否则可能由于相对T淋巴细胞量增多,而有部分T淋巴细胞逃脱环孢霉素的抑制,以致攻击已转化的B淋巴细胞将其致死,正常建株时1~2ml全血分离的白细胞,环孢霉素用量为2μg/ml为宜。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海南黎 苗 汉族扣手 交叉臂和惯用手的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两种泥鳅中PdSox8和PdSox9的RFLP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