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炼焦工人淋巴细胞微核率与血浆苯并 a 芘浓度相关性研究 |
|
g workers could reflect preliminary damage to their health caused by it. 【Key words】 Coking workers Micronucleus Benzo(a)pyrene
为了深入研究职业接触与人体血中苯并(a)芘蓄积的关系,探讨细胞遗传物质损伤与血中苯并(a)芘蓄积量间的相关关系,我们在对某焦化厂进行呼吸道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又对200名在职职工进行了苯并(a)芘和微核的检测和有关调查。
对象与方法
1.对象:观察组由炼焦车间100名职工组成,年龄21~51岁,平均(36.47±6.19)岁;工龄1~30年,平均(15.01±7.23)年;其中女性12人。对照组由造气和编织袋车间、车站及机关职工共100人组成,年龄20~58岁,平均(33.86±4.20)岁;工龄1~33年,平均(13.94±5.41)年;其中女性16人。两组在年龄、工龄及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方法: (1)流行病学调查:以面对面询问的方式调查,填写统一的调查表,并抽取被调查对象的空腹血8 ml供检测。调查内容为个人的一般情况、工种、工龄、焦炉工作时间、毒物接触史、疾病史、经济收入、居住条件、饮食、生活是否规律、是否参加体育锻炼等因素及吸烟、饮酒、饮茶等个人嗜好。 (2)对每一位对象进行微核检测计数和血浆苯并(a)芘的检测,方法见文献[1,2];空气中苯并(a)芘浓度的测定由山西医科大学环境卫生教研室采用荧光光度分析法协助完成。 (3)统计分析:应用SAS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筛出有关影响微核阳性率的因素,再引入逐步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1.炼焦工人中有呼吸道疾病患者23例,其中慢性咽炎2例、慢性鼻炎7例、慢性气管炎11例、支气管哮喘2例、肺结核1例;非炼焦职工中有呼吸道疾病患者6例,其中慢性鼻炎2例、慢性气管炎3例、胸膜炎1例。两组人群呼吸疾病患病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 2.空气及血浆苯并(a)芘的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生产环境和接触人群的苯并(a)芘浓度
组别 工作区 空气浓度 (μg/100m3) 血浆浓度均数 (μg/L) 观察组
炉顶 6.48 9.75(23例) 焦侧 1.55 7.86(23例) 机侧 0.73 (雨天测得) 5.93(23例) 其他工作(维修等) 5.08(31例) 对照组 非炼焦区 0.74 3.01(100例)
观察组血浆苯并(a)芘浓度均数为(6.98±6.02)μg/L;以炉顶、焦侧、机侧3个工作区作相关分析:r=0.922 0,P<0.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苯并(a)芘浓度比较:u=6.354 7,P<0.01
3.职业接触时间与血浆苯并(a)芘浓度的关系显示,观察组血浆苯并(a)芘浓度与作业工龄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584 6+0.382 0X,r=0.940 1,P<0.01。 4.不同性别炼焦工人血浆苯并(a)芘浓度均值男性为7.24 μg/L,女性为5.13 μg/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P>0.10)。非炼焦车间男女间均值几乎一致。 5.微核检测:每组工人共观察100 000个淋巴细胞。观察组微核阳性60例,阳性率60%,微核细胞总数为179,微核细胞率1.79‰;对照组微核阳性29例,微核阳性率29%,微核细胞总数为101,微核细胞率1.01‰ 。两组的微核阳性率与微核细胞率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炼焦作业职业接触的微核阳性OR值为3.76,95%可信区间为2.06~6.45。以微核阳性为效应指标,血浆苯并(a)芘的不同浓度为暴露指标,作分级分析。显示微核阳性与血浆苯并(a)芘浓度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苯并(a)芘浓度越高,微核阳性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深圳市一般人群输血传播病毒感染的现况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日本血吸虫卵计量变异的模型建立与参数估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