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石病家族聚集性及遗传方式的研究 |
|
总人数,J为同胞中只有1例患者家庭数)。 2.遗传度估算采用Falconer回归法[4,5]:遗传度:h2=b/r,回归系数:b=(1-qc)(Xc-Xr)/ac,方差:V(b)=(1/a2c)×qr/(a2r×A),标准误:S(h2)=(Vb)1/2/r,95%可信限:h2±1.96S(h2) 〔r为亲缘系数(一级亲属r=1/2),A为先证病例亲属的患者绝对数,Xr、Xc分别为先证病例和对照亲属的易患性平均值与阈值之差,A为阈值概率密度与一般人群发病率的比值,qr、qc分别为先证病例亲属和对照亲属的发病率〕。
结 果 一、病例和对照家系的基本情况:在调查的138个胆石病病例家系中,男性498人,女性502人,平均年龄分别为(48.73±17.64)岁和(47.85±18.36)岁;在179个对照家系中,男性536人,女性552人,平均年龄分别为(49.05±18.37)岁和(47.76±18.63)岁;病例对照同性别两两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138个胆石病核心家系中,家系平均人口数为7.25人,男女性别比为1∶1.01;在179个对照家系中,平均人口数为6.07人,男女性别比为1∶1.03,两组家系均衡可比。 二、病例与对照一级亲属胆石病患病率:由表1可以看出,病例组一级亲属总的患病率为2.60%,与对照组的1.29%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4.78,P=0.0288),说明遗传因素起着较大作用。病例组男性亲属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26,P=0.0219),而女性亲属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说明遗传因素对男性的作用大于女性。
表1 核心家系一级亲属胆石病患病率(%)
亲属关系 病 例 对 照 人数 病例数 率(%) 95%CI 人数 病例数 率(%) 95%CI 父 亲 125 6 4.80 1.78~10.15 169 2 1.18 0.14~4.21 母 亲 133 6 4.51 1.67~9.56 171 7 4.09 1.81~8.58 兄 弟 203 4 1.97 0.54~4.97 214 1 0.47 0.00~2.58 姐 妹 198 7 3.54 1.43~7.15 204 2 0.98 0.12~3.50 子 170 1 0.59 0.00~3.23 156 0 0.00 0.00~2.34 女 171 2 1.17 0.14~4.16 179 2 1.12 0.14~3.98 男性亲属 498 11 2.21 1.11~3.92 536 3 0.56 0.12~1.63 女性亲属 502 15 2.99 1.68~4.88 552 11 1.99 1.00~3.54 合 计 1000 26 2.60 1.71~3.79 1088 14 1.29 0.71~2.15
三、分离比的计算:根据病例来源及核心家系被确认的特点,可计算出胆结石患者按同胞数的分离比。结果显示胆结石的分离比为0.00369,即同胞中胆结石的发病率远低于0.25,不符合单基因遗传病的分离比,提示可能为多基因遗传方式。T=825,R=14,J=11,分离比P=(14-11)/(825-11)=0.00369,分离比95%的可信限为〔0.003602±0.003768〕。 四、遗传度的计算:由表2可见,一级亲属胆石病的遗传度为21.80%,其中男性亲属的遗传度为36.34%,显著高于女性亲属(t=6.66,P=0.0000)。提示胆石病病因中,遗传因素可能起着一定作用,尤其对男性作用更明显。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北京酒仙桥地区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相关因素的调查和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