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用彩超和心电图检测在校或幼儿园儿童心脏异常的发生率

杜忠东 李 竞 吴 进 邱 枫 李路萍 王增慧 郑 彤 刘 艳

  笔者用心电图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对北京市儿童进行筛查,旨在了解我国城市儿童心脏的健康状况。
  一、对象和方法:1996年9月~1997年5月,选北京市朝阳区中等条件的幼儿园两所,中小学各一所,共有3~14岁儿童894名。除去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儿童2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1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1例,890名无心脏病病史者组成本题研究对象。男460名,女430名,平均年龄7岁。
  全部小儿经询问病史、体检、心电图及完整彩超检查。对心律失常或可疑心律失常者进行心电图监测或记录24小时动态心电图。
  二、结果:890名小儿中,23例有心脏异常,发生率2.6%。其中男9例,女14例,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χ2=2.401,P>0.05)。以心电图异常最常见,共20名,发生率2.2%。其中室性早搏4例,1例为频发,早搏>8次/分;频发房性早搏1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1例为Ⅰ度阻滞,另1例为Ⅱ度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1例为完全性阻滞;预激综合症2例;窦性心动过缓7例。5例有早搏的小儿中,4女,1男,但性别间Fisher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1404)。
  890名小儿中,2例发现先天性心脏病,1例为Ⅱ孔型房间隔缺损(5岁女童),另1例为动脉导管未闭(6岁女童)。2例患儿均无临床症状,1例身高低于该年龄组正常标准,另1例生长发育正常。房间隔缺损儿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闻2/6收缩期杂音,第二心音轻度亢进。动脉导管未闭儿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有2/6级连续性杂音,无震颤。
  全部受检儿中,仅1名10岁女童有二尖瓣脱垂,患儿心尖部有2/6级收缩期杂音。未发现风湿性心瓣膜病、川崎病冠状动脉瘤或其它心脏异常。
  三、讨论: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为8‰活产儿,出生后,多数畸型被诊治,部分轻度畸型如小室间隔缺损可自愈,还有少数患儿因表现不典型或无症状而被漏诊,及时发现这些患儿对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次对890名无心脏病史和症状的“正常”儿童进行彩超筛查,发现了2例心脏畸型,发生率2‰,虽不能代表先心病的发病率,但提示在校或幼儿园儿童中,无症状的心脏畸型并非罕见。2例患儿均有较典型的临床体征,仔细的体检可能会发现或怀疑心脏畸型,说明对在校或幼儿园儿童进行定期体检的必要性。
  心电图异常发生于2.2%的在校或幼儿园儿童,以右束支传导阻滞、早搏较常见。其中2名小儿为频发的房性或室性早搏,2名为房室传导阻滞,1名完全型右束支传导阻滞,均为心肌炎诊断的指标。但此5名小儿临床上无症状,生长发育正常,彩超示心腔大小、心功能、心内血流正常。其心电图异常是否为病理性尚待进一步随诊。
  本组小儿未发现有风湿性心脏病或风湿热等情况,与浙江的流调报告及Lue等的研究资料不符,可能与风湿热的地理分布不同或本组样本较小有关。

  作者单位:首都儿科研究所 北京 100020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应用彩色超声评定短暂性脑缺血时颈动脉
    彩超检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
    谈谈肝小静脉闭塞病的彩超表现
    输尿管肿瘤彩超检查误诊为输尿管结石1
    经阴道彩超监测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