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s蛋白在血管加压素诱发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脑内的分布 |
|
白,借以辨别与刺激有关的功能神经元,了解其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间的关系。Fos方法已成为目前最常用的机能形态学方法之一。 心肌缺血是临床的常见病,严重者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病变,与高血压一起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质量。尽管其诊断和治疗已有多种方案,且效果较好,但其神经调控机制仍不清楚,与其相关的功能系神经元分布亦缺乏详尽报道。本实验以股静脉注射血管加压素诱发急性心肌缺血的大鼠为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Fos蛋白在脑中的分布。
材料和方法
1. 动物模型及切片制备 雄性SD大鼠6只,体重180~250g,在温暖、避光、水和食物充足的环境中饲养1周后,乙醚吸入结合1%戊巴比妥钠(40mg/kg体重)腹腔麻醉以减少注射过程中因疼痛挣扎而出现的Fos表达,并记录心电图(ECG)。暴露股静脉,分3次注入血管加压素,每次1U,间隔10min,再次记录ECG,并在动物存活2h后开胸,升主动脉插管。先以100ml生理盐水快速冲洗血液,随后用含4%多聚甲醛的0.1mol/L磷酸缓冲液(PB,pH7.4)灌流固定,取出全脑置于20%蔗糖中至沉底。冰冻切片机切制连续冠状切片,片厚30μm。 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按ABC法进行。切片入含0.3% Triton X-100的PBS中室温浸泡30min,0.01mol/L PBS漂洗10min×3次后,于兔抗Fos多克隆抗体(1∶3 000,Santa Cruz)中4℃放置48h,PBS漂洗10min×3次后入生物素结合的羊抗兔IgG(1∶500,Sigma),室温放置2h,再次漂洗后移至Avidin-Biotin HRP Complex-ABC液(1∶500,Sigma)中室温2h,硫酸镍胺-葡萄糖氧化酶法呈色。常规贴片、脱水透明、DPX封片,光镜观察。 3. 对照实验 3.1 麻醉对照组:SD大鼠4只,乙醚吸入麻醉后,1%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40mg/kg体重),不手术,不注射血管加压素,2h后同前灌流固定、取材、进行Fos免疫组织化学反应。 3.2 生理盐水对照组:SD大鼠4只,乙醚-戊巴比妥钠复合麻醉下,生理盐水替代血管加压素以同等方式、同等剂量注入股静脉,测量ECG,其后步骤同实验组。 3.3 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照:用PBS取代兔抗Fos多克隆抗体,将部分实验组切片孵育48h(4℃),其他步骤同实验组。
结果
文中所用核团的中英文名称参照王平宇等的研究[2]。 1. 心电图改变 实验组注射血管加压素前心电图无明显改变(图1a):注射后,心电图示ST-T段持续改变,提示心肌缺血,且心率增快(图1b)。生理盐水对照组心电图无缺血改变。
图1a 注射血管加压素前大鼠的心电图; 1b 注射血管加压素后大鼠的心电图,示心肌缺血 Fig.1a Electrocardiogram(ECG) of the rat without being injected the vasopressin; 1b,ECG of the rat being injected the vasopressin indicated myocardioischemia.
2. Fos阳性胞核分布 在血管加压素诱发急性心肌缺血情况下,Fos阳性胞核见于大鼠脑内多个核团和区域(图2),现分述如下: 2.1 大脑:嗅脑内Fos阳性细胞主要出现在小球层和僧帽细胞层,此外髓层中也有较密集的分布。 皮质区除扣带回、梨状皮质有Fos阳性细胞中度密集的分布外,其余皮质均很稀少。 此外,伏核、终纹床核(图3)、斜角带核(图4)、Calleja岛、杏仁核簇,尤其是中央杏仁核(图5)、穹窿下器周缘(图6)皆有密集分布。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吗啡依赖大鼠脊髓 板层初级传入纤维突触性终末数量变化的电镜定量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Fos蛋白在LPS免疫激发大鼠脑内的分布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