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及预防与控制成就 |
|
郑锡文
艾滋病(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自1981年美国首次报告艾滋病以来,艾滋病已在全球广泛流行,至1998年底全球报告的艾滋病病人达200万例,估计HIV感染人数为3 340万人,目前全球每天有16 000人感染艾滋病病毒。 泰国目前估计已有80万人感染HIV,而印度已达400~600万。亚洲已继北美、非洲之后成为全球HIV感染上升最迅速、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由于艾滋病的病死率极高,又无有效的疫苗及能治愈的药物,因此,给人们心理上造成极大的恐慌,给人们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又因其传播广泛,流行迅速,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还严重阻碍社会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十分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将描述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流行病学研究,以及我国采取一系列预防与控制措施所取得的成就。 一、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可概括为:全国HIV感染者报告人数已达万例,感染者估计人数已超过40万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已发现HIV感染者,三种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经血传播及母婴传播)均已存在。全国艾滋病的流行经过散发期、局部流行期已转入广泛流行期。目前是我国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的关键性阶段,只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全社会参与,仍有可能避免进入在一般人群中出现HIV感染广泛流行的泛滥期。 1. 时间分布:我国于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至1998年12月31日,全国共报告HIV感染者12 639例,其中包括417例艾滋病病人(图1)。我国艾滋病流行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1985~1988)为散发期:全国只报告19例HIV感染者,多为散发,分布于沿海各大城市,多为外籍公民或海外华人,只在浙江有4例血友病病人因应用污染的进口第Ⅷ因子而被感染。 第二个时期(1989~1994)为局部流行期:1989年10月在云南西南边境瑞丽吸毒人群中发现146例HIV感染者,系从境外传入,此后在德宏州的几个市县局部流行。其它省份吸毒人群中仅偶有HIV感染者发现。全国各地在性病患者、暗娼、归国人员中以性接触传播HIV感染的例数逐年增加。 第三个时期(1995至今)为广泛流行期:此期全国报告HIV感染者人数迅速上升,一方面由于云南省吸毒人群中HIV感染流行地区明显扩大至全省各州,并且迅速传入新疆、广西及四川等地。另一方面1995年起在我国中部一些地区的有偿供血员中发现为数不少的HIV感染者,主要是基层地下采血(浆)点的供血员,这些人流行性很大,传播HIV感染的危险性较强。还有,许多地区在性病患者、暗娼中经过性接触传播的感染者人数亦在不断增加。 2. 地区分布:至1998年底,报告HIV感染者最多的省份为云南省,其次为新疆、广西、四川及河南。青海是最后发现感染者的省份(1998年6月)。我国西南、西北部地区HIV感染者主要为吸毒人群,中部地区是以流动人口或有偿供血员等为主,而东南部沿海地区或大城市主要以性病病人、暗娼等为主。见图2。
图1 中国HIV感染者历年报告例数(1985~1998)
图2 中国HIV感染者按省份分布图(1998)
3. 人群分布: (1) 性别:12 639例HIV感染者中,男性为10 349例(81.9%);女性1 984例(15.7%),不详306例(2.4%)。 (2) 年龄:以青壮年为主,20~岁组7 189例,30~岁组2 787例,即20~39岁占79.0%。<15岁组69例,15~岁组1 138例,40~岁组733例,50~岁组196例,不详527例。 (3) 传播途径:主要传播途径是静注毒品,为8 776例,占69.4%,经性传播834例,占6.6%,经输血或血液制品传播35例,占0.3%,母婴传播只发现9例,占0.1%。不详比例较大,为2 985例,占23.6%,主要系流动人口、有偿供血员或无关联检测。见表1。 4. 我国HIV感染者估计人数及预测:据专业人员采用组分法(各省按各类高危人群的估计人数,乘以调查获得的或估计的感染率,得出该类人群的估计感染人数,然后层层相加)及采用专家评估的特尔菲法,估计我国HIV感染者人数1993年为1万例,1994年为3万例,1995年10万例,1996年20万例,1997年30万例,1998年40万例。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公布的对中国1998年的HIV感染者估计人数亦为4[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新中国炭疽防治成果与研究进展 下一个医学论文: bax基因在小鼠睾丸及实验性隐睾中表达的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