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新中国炭疽防治成果与研究进展

董树林

  炭疽是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35种传染病之一。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炭疽被列为疔疽一类,中兽医亦称牛、马炭疽为“走黄”。炭疽在我国虽然是一个古老的传染病,但在旧中国却缺乏有关资料的详细记载。新中国成立后,坚持“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加强对炭疽的防治和管理;50年代末研制成功我国人用炭疽活疫苗;60年代加强了炭疽疫情的控制和消毒处理,80年代已杜绝了工业型炭疽的发生;90年代在西部高发省(区)进行了全面监控。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使我国炭疽由50年代末年均发病率0.576/10万降至90年代初的0.175/10万。
  在炭疽科研方面也取得了许多实用性成果,如炭疽病原学监测研究;炭疽预防和治疗制剂研究;诊断制剂和诊断方法的研究;炭疽杆菌分子生物学研究;国内专业技术报道与国际学术交流等,这些都为我国的炭疽防治工作提供了有效手段和科学资料。
一、炭疽的防治成果
  解放前和建国初期,我国炭疽遍及全国各省,畜间时有爆发和流行,并造成人间不断发病。据资料记载,1948年江西省临川县有耕牛2 500头死于炭疽;1949年山东省因炭疽死亡的牲畜达2万余头;1950年安徽省太和县发生畜间炭疽,牛发病4 889头,死亡1 741头,在这次流行中有3 180人因感染炭疽死亡;1954年贵州省罗甸县羊群发生炭疽流行,发病1 100只全部死亡;1956年河北省涿鹿县因挖泥积肥造成肺炭疽流行,发病46例,死亡34人,有6 000多人受到威胁(沈元津.1952、章同恩.1954、丘福喜.1955、恽肇权,等.1959)。
  工业型炭疽在城市也时有发生(郁维,等.1952),据孟肇英等调查天津、上海、郑州、西安、兰州5个城市,1952~1962年住院炭疽病人602例,其中皮毛业工人占病例总人数的68.45%。60年代建立了严格的皮毛检疫制度,加强了消毒措施,改善了劳动条件,加强了工人的劳动保护和疫苗接种。1979年以后,京、津、沪等大城市已无炭疽病例报告。
  80年代以来,我国炭疽以农业型为主,波及全国24个省(区)。1982年新疆报告病例占全国总病例数的54%,1985年占34%,仍居全国第一位,贵州其次占33%。1987年贵州占38%,居第一位,云南占16%,新疆占15%,依次是广西、湖南、四川、青海,分别占8.5%、4.9%、2.9%和1.9%。上述七省(区)发病人数合计占全国报告病例总数的90%以上。
  我国炭疽的流行态势,据1955~1995年的疫情报告资料统计,1957、1963、1977年有3个高峰,年发病率分别为0.54/10万、0.65/10万、0.54/10万;1958~1962和1966~1970年间有2个低谷,每8~10年有一个流行周期,90年代初又处于低谷时期。总的来看,我国炭疽发病一直没有停息。1986年新疆疏附县一年内死于炭疽的牲畜达1 619头(只),占全县牲畜总数的4%;1989年西藏昌都地区发生炭疽流行,波及5个县34个村寨,共发生胃肠炭疽507例,死亡162人,病死率高达31.9%,首次报道多例咽型炭疽。90年代以来,据梁旭东统计分析,在我国30个省(区)市中,有10个高发省(区)(>0.3/10万),它们是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南、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和内蒙古。5个中发省(区)(0.1~0.3/10万),10个低发省(区)(<0.1/10万),另有5个省市近9~20年无人间炭疽病例报告。1991~1995年全国报告炭疽病例10 801例,年均发病率为0.175/10万,死亡416人,年均病死率为3.85%。其中10个高发省(区)报告病例9 920例,占全国总病例数的91.8%。90年代初比50年代末年发病率下降68%~74%。
  取得炭疽防治成果的主要经验是,加强病原监测,及时处理疫情;严格兽医监督、焚烧动物尸体和彻底消除环境污染;坚持对家畜免疫预防和对高危易感人群的应急免疫接种;加强皮毛检疫和消毒处理,贯彻劳动保护和免疫预防等是防制和杜绝工业炭疽的有效措施。
二、炭疽监测研究
  我国炭疽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一直受到重视,如新疆喀什地区3岁以下儿童炭疽发生率极高(1 850.6/10万),9岁以下儿童炭疽发病率仍高达865.4/10万。据王学元调查认为当地有给儿童涂脂护肤习惯,即在屠宰牛羊时将油脂向儿童身上涂擦,以致引起炭疽感染。西藏昌都地区1989年发生炭疽流行,据李爱芳调查认为当地有生吃风干牛肉习惯,炭疽牲畜病肉风干后可引起食者经口感染,发现多例咽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莱姆病螺旋体中国分离株外膜蛋白C基因
    第一届中国消化系疾病学术周精华择要
    中国儿童营养研究的进展
    中国中小学生皮褶厚度与体成分研究
    中国人着色性干皮病遗传互补组分析
    一个中国人群哮喘与5号染色体的连锁分
    中国西北三省区 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
    中国北方儿童格林
    中国人群D20S161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中国人胃癌组织微卫星DNA的不稳定性研
    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付氧酶基因多态
    瘦素基因nt 19 A G变异与中国人2型糖尿
    中国青少年生活事件检查表编制报告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