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动脉内皮损伤后平滑肌细胞维甲酸受体的表达及维甲酸的作用

Vit A及其衍生物(如维甲酸,retinoic acid, RA)能调控VSMC向成熟分化[3,4],防止其过度增殖。其它细胞系研究表明,细胞的低分化与RAR的低表达有关[5],动脉损伤后VSMC的低分化及增殖是否与RAR的低表达有关目前尚无研究,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材料与方法

  一、动脉内皮损伤模型的建立:
  参照文献介绍的干燥法损伤动脉内皮细胞。简言之,新西兰家兔36只,雌雄不限,体重2~2.5 kg。氯胺酮(30 mg/kg)和安定(3 mg/kg)经静脉全麻下暴露双侧股动脉2 cm,其中32只暂时结扎游离动脉段两端,生理盐水冲洗管腔,再注入空气,持续8 min,解除结扎,恢复血流。32只动物随机分为2组:损伤对照组只喂饲料;损伤用药组每日经胃管灌入全反式维甲酸(atRA)(上海第六制药厂)20 mg。分别于术后24 h, 1、 2及4周处死动物,取损伤段血管液氮保存。另4只动物分离出血管后直接缝合皮肤,不损伤血管内皮,此为正常对照组,于术后第4周取动脉。所有动物均于术后当天起给予含2%胆固醇的饲料喂养。
  二、组织处理:
  参照文献方法进行组织处理[3]。每段动脉条取部份位置PBS液中清洗,剥去系膜组织,置含0.25%弹力酶Ⅰ和胶原酶的DMEM液中消化25 min以进一步去除系膜组织及内皮细胞。将消化后的血管条剪碎,匀浆,1 000×g离心5 min后弃上清,匀浆进行蛋白定量(考马斯亮兰法)。
  三、放射配体结合饱和实验:
  结合反应在DMEM液中进行,反应总体积为200 μL,含匀浆100 μL, 3 H-atRA(Sigma公司)(2×10-6 mol/L浓度) 50 μL, 缓冲液50 μL。非特异结合管中加2×10-6~2×10-5 mol/L 的9-cis-RA 50 μL反应管在37℃水浴中温育30 min后加预冷的2 mL PBS液中止反应,1 000×g离心3 min,弃上清,再洗3次,以除去游离的RA,沉淀物行液闪计数。按Scatchard作图求受体最大结合容量(Bmax)和平衡解离常数(KD)。
  四、形态学测量:
  动脉段行常规固定、包埋、切片,HE及Van Gieson染色。自动图像处理系统测血管内膜面积。
  五、统计方法:
  数据均用表示,均数差异的显著性用t检验判定。

结果

  一、动脉内皮损伤后VSMC中RAR的表达(表1):

表1 内皮损伤对VSMC中RAR表达的影响及RA的作用
Tab 1 Expression of RAR in VSMC after endothelial injury and effect of RA(,n=8)


Group(arteries) No-RA RA
Bmax(nmol/mg.pro.) KD(nmol/L) Bmax(nmol/mg.pro.) KD(nmol/L)
Normal 445.74±85.37 2.54±0.84
24 h 397.65±67.18 2.47±0.75 405.83±87.42 1.95±0.72
1week 193.25±54.25** 1.87±0.57 297.66±68.27▲ 2.37±0.81
2week 248.63±66.45** 1.75±0.63 385.61±77.24▲ 2.18±0.74
4week 394.27±80.52 2.14±0.68 413.25±85.46 2.35±0.89

**P<0.01, vs normal; ▲P<0.05, vs no-RA

  动脉内皮损伤后1~2周,VSMC中RAR数量明显减少,至第4周接近正常,RAR亲和力无明显变化。
  二、维甲酸的作用(表1):
  用RA组VSMC中RAR数量于损伤后1周明显低于正常,却明显高于未用药组,并提前于第2周恢复正常;维甲酸对RAR亲和力无影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肾细胞
    心肌局部缺氧引起冠状动脉扩张的实验研
    腺病毒载体转染大鼠颈动脉的实验研究
    低氧对大鼠不同节段肺动脉一氧化氮合酶
    提高静脉动脉化皮瓣成活率的实验研究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多普勒波形的临床分
    237例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手术治
    颅外颈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分析
    腹膜后径路与经腹腔行腹主动脉手术的对
    应用自体静脉做动脉重建时血管内皮细胞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围术期血清肌钙蛋
    腓肠神经腓肠浅动脉逆行皮瓣修复足跟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