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乱弧菌O139的培养及其菌毛提取和鉴定 |
|
贾文祥 杜艳 尹致英 刘聪 刘莉 张再容 孙大锡
国外研究者对O139的霍乱毒素(CT)基因、毒素共调菌毛(TCP)基因、辅助定居因子(ACF)基因等都做过分析,发现O139型菌株与E1 Tor型O1菌株具高度同源毒力基因,且毒力蛋白表达的调控也相似。但成人O139型菌株感染的高发病率暗示,潜在的抗毒素免疫并不能对O139型霍乱弧菌感染提供保护[1]。此后,研究热点逐渐转至定居小肠的抗原成分上。霍乱弧菌必需粘附于小肠上皮细胞,定居小肠并分泌外毒素,最终导致细胞内液体大量外流。国外学者认为影响霍乱弧菌粘附和定居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脂多糖、外膜蛋白、鞭毛、菌毛、血凝素等,而关于O139型菌株的培养条件、定居因子TCP的高表达及其提取鉴定,国内外人员较少涉及,作者拟就此作一些初探。
一、材料和方法
1.菌株:O139型M045株(国际标准印度株),El Tor型95-026株(小川型)。 2.检测试剂:①TcpA6为人工合成多肽,单克隆抗体为抗TcpA6,由美国田纳西大学Taylor RK教授制备;②羊抗鼠IgG-HRP(标准分子量17 000-94 000)购自华美生物工程公司。 3.培养基:①Luria肉汤(LB),pH值6.7;②AKI培养基[2],pH值7.0;③定居固子琼脂培养基(CFA)[3],pH值6.7。 4.培养条件:①AKI培养基,先30℃厌氧培养6~7小时后转有氧环境24~36小时;②CFA培养基,30℃有氧培养36~48小时。 5.TCP菌毛提取方法:①见文献[2],将收集的菌体悬浮于10 mmol/L(PBS+EDTA)中,洗涤后经过4.5号针2~3次;加乙醇胺多次搅拌、反复离心,上清经透析、浓缩即得。②见文献[3],用PBS集菌,56℃水浴振荡后离心,上清过膜、透析、硫酸铵沉淀即得。 6.电子显微镜技术:用接种环挑取平板上少许菌落,玻片上稀释,将蘸有菌稀释液的铜网经1%磷钨酸负染,滤纸吸去多余液体,电镜观察。 7.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参照Laemmli[4]方法,滤膜水平电泳槽,10%凝胶,电压60 V,时间5~6小时。 8.斑点酶免疫反应(dot blot immunoassay):包被液稀释的待测抗原(O139型M045株和El Tor型95-026株的TCP)各2 μl,点样于包被液浸泡过的硝酸纤维膜上;自然干燥后用含1%小牛血清的PBS封闭,再加1% McAb室温过夜,PBS-Tween洗膜,加羊抗鼠IgG-HRP作用,底物液显色,TE缓冲液终止反应[5]。
二、结果
1.霍乱弧菌O139型M045株和El Tor型95-026株在AKI、CFA培养基30℃均生长良好。研究发现固体培养基比液体培养基、静止培养比振荡培养更有利于菌毛生长。 2.菌毛提取量:AKI培养基中相同条件下,800 ml M045株抽提的粗提菌毛量约为391 mg;800 ml 95-026株抽提的菌毛量约为3 528 mg。两者约相差9倍,El Tor型明显高于O139型。 3.电镜照片显示:AKI培养基中易于见到束状毒素共调菌毛,而CFA培养基中则多见菌体周围遍布的短、粗、杂草状菌毛。El Tor型菌株易见到鞭毛,O139型菌株则未见到。 4.SDS-PAGE电泳结果:M045株和95-026株提取纯化的菌毛都存在分子量为20 500条带。 5.DBI结果:M045株和95-026株分别在硝酸纤维膜上出现明显的斑点,可知M045株和95-026株的TcpA存在同源性。
三、讨论
霍乱弧菌之所以难成有效的菌苗,除了霍乱弧菌的有效保护性抗原成分不清楚之外,还与其抗原漂移和足够有效抗原剂量以及免疫效果、维持时间长短等有关。霍乱弧菌所产生的TCP是诱导霍乱免疫的重要成分之一,许多研究者对TCP的纯化方法、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免疫原性以及用于霍乱菌苗等方面做了研究。关于TCP,Taylor 和Miller[6]最早报道,指出TCP在乳鼠霍乱模型中为重要的定居因子,随后在人类得到证实[7]。1989年Sharma等[8]报道TCP中分子量为20 500的蛋白质是构成菌毛的主要亚单位,由它所诱导产生的抗体能阻断细菌对肠上皮的粘附,防止感染并有效保护乳鼠对霍乱弧菌的攻击。El Tor型和O139型菌株的有效定居小肠,依赖于T[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影响因素的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水泥厂立窑烟气适宜除尘方法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