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间偃麦草单条染色体分离及体外扩增 |
|
方法 1.2.1 染色体标本的制作 取供试材料于减数分裂中期Ⅰ或后期Ⅰ的小穗,用新配制的卡诺固定液(95%酒精∶冰醋酸=3∶1)固定15 min后,70%酒精4 ℃保存。剥离出花药放入酶解液中(2.0%纤维素酶和2.5%果胶酶)37℃酶解0.5~1 h,在蒸馏水中低渗10~30 min,置于载片上直接压片,在相差显微镜(Olympus BH)下镜检,取合适分裂相的染色体标本用液氮迅速冷冻揭片,立即用于染色体分离或置于-20℃冰箱内短期保存。 1.2.2 微细玻璃针的制作 医用采耳血的毛细玻璃管在竖式拉针仪(NARISHIGE MODEL PB-7)上,拉成1μm左右的微细玻璃针,在微弱的酒精灯上将针尖端部分弯成约120度角;或用手工拉制玻璃针,在微弱的酒精灯上将毛细玻璃管加热迅速拉成微细玻璃针。 1.2.3 染色体显微分离 将显微操作系统(NARISHIGH MO202)安装在倒置显微镜(Olympus IMT2)上,微细玻璃针固定于显微操作臂上。取已制好的染色体标本在20倍物镜、20倍目镜下选取所需分裂相。找到目标染色体,用自制的微细玻璃针挑取目标染色体,将粘在微细玻璃针上的染色体连同针尖一同折断于装有蛋白酶K的小离心管中,放入4℃冰箱备用。 1.2.4 染色体DNA消化 向内含单条染色体的0.5ml离心管内加入10μl蛋白酶K反应液,蛋白酶K反应液包括下列成分:
1% detergent(10μ1 Tween20+990μ1H2O 4.5μ1 MgCl2(2.5mmol/L) 1μ1 10×Buffer(100mmol/L Tria-HCl pH=8.3,50mmol/L KCl) 1μ1 蛋白酶K(10mg/L) 1μ1 灭菌超纯水 2.5μ1
55℃保温3h,95℃10min蛋白酶K灭活。 1.2.5 分离的染色体DNA酶切 向上述DNA混合液中加入2~4U的Sau3AI,
DNA混合液 10μ1 10×Buffer 1μ1 Sau3AI(4U/μ1) 1μ1 合计 12μ1
37℃保温6小时左右,70℃30分钟Sau3AI酶灭活。 1.2.6 连接接头 引物设计: 染色体DNA经Sau3AI酶切后,每个DNA片段都带有GATC末端。为了从切割的染色体中较为全面的扩增出DNA片段,设计的两个引物配对后形成的末端必须能与染色体DNA的末端配对,我们根据引物合成的原则,合成了两个引物 引物I:5'CGG GAA TTC TGG CTC TGC GACATG 3'引物II:3'CTGTACCTAG 5' 制备接头:将引物I,引物II等浓度(约30pmol/μl)等体积混合,58℃保温3小时,形成接头。 连接接头:在上述酶切的染色体DNA混合液中,加入接头和 T4 DNA连接酶,15℃下连接2 h。
酶切后的DNA混合液 12μ1 引物I(29.5pmol/μ1) 8μ1 接头(29.5pmol/μ1) 4μ1 10×Buffer 3μ1 T4DNA连接酶(2U/μ1) 3μ1 合计 30μ1
1.2.7 PCR扩增 (1)第一轮PCR扩增 在上述连接好的染色体DNA混合液中,加入下列成分
DNA混合液 30μ1 dNTP(2.5pmol/μ1) 8μ1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线粒体DNA的RFLP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部分国产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试剂临床应用质量评价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