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交水稻中超显性效应的分析 |
|
/密阳46),以相应的保持系与恢复系配制组合,建立了珍汕97B/密阳46(ZM群体)和协青早B/密阳46(XM群体)F2群体。于1995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实验基地种植父母本和F1各6株、ZM群体171株、XM群体166株。在各单株成熟时分别收获,考取6个性状的数据:单株产量(GYD)、单株穗数(NP)、每穗总粒数(TNSP)、每穗实粒数(NFGP)、结实率(SF)和千粒重(TGWT)。杂交优势的指标衡量仅采用超亲优势,即针对同一性状,杂种一代表现型值超过最高亲本数值的比例。 1.2 DNA标记分析 按以前介绍的方法提取各单株的总DNA[5]。应用的DNA标记包括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SSLP(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和RAMP(随机扩增微卫星多态性)。RFLP分析主要参照McCouch等人的方法[6],采用ECL系统(Amersham Pharmacia Biotech)检测信号,所用探针由美国康乃尔大学Tanksley实验室提供。SSLP分析中的微卫星引物对购自Research Genetics Inc,反应体系参照厂商提供的方法,扩增产物在3.0%的MetaPhor琼脂糖凝胶(FMC)上电泳。AFLP和RAMP分析参照前人的方法[7,8],扩增产物在 6% 聚丙烯酰胺变性胶上电泳后,采用银染检测 (Promega)。 1.3 数据分析 应用MAPMAKER/EXP3.0 [9]构建连锁图,遗传图距以Kosambi cM表示,根据前人发表的图谱确定各连锁群的染色体号[10]。应用MAPMAKER/QTL1.1b[11]分析数量性状基因(QTL),以LOD>2.0为阈值,QTL命名采用McCouch等人[12]提出的规则。应用SAS PROC GLM[13]在双因子水平上分析基因型×基因型互作后,除了剔除异常分离(P<0.05)的标记对外,在一对区间仅保留显著性水平最高的一对标记。最后,按Li等人介绍的方法分析显著互作中各基因型组合的效应及其显著性[14]。 以杂合型基因座占检测总基因座的比例表示各个体的杂合度。除了根据定位的所有共显性标记计算了杂合度外,还从中挑选了均匀分布的标记(ZM群体60个、XM群体63个),重新计算了各个F2个体的杂合度。然后,分别分析杂合度与各个性状的相关性。 为分析杂合度与性状表现是否在特定的遗传背景下表现较强的相关性,分别以挑选的均匀分布标记为固定因子,将F2群体分成三个亚群体:固定因子为纯合母本型的构成亚群体 I,为纯合父本型的构成亚群体 II,为杂合型的构成亚群体 III。在各个亚群体中分析杂合度与性状的相关性。由于杂合度与产量和穗数在大量的 III型亚群体中呈正相关,为了分析其原因,应用表现出这种相关性的 III型亚群体,检测产量和穗数QTL。
2 结 果 与 分 析
2.1 性状表现和图谱构建 在分析的6个性状中,只有单株产量和单株穗数表现出强杂种优势,前者在ZM和XM组合中的超亲优势分别为32.9%和25.2%,后者分别为23.7%和13.6%。 在ZM和XM F2群体,分别获得了124和207个多态性标记的分离数据,由此构建了连锁图。ZM图谱由109个标记组成,总图距1354.4cM,其中107个标记为共显性标记(107个RFLP、2个SSLP);XM图谱由160个标记组成,总图距1945.2 cM,其中116个为共显性标记(94个RFLP、11个SSLP、9个AFLP、2个RAMP)。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利用RAPD标记构建美洲黑杨 欧美分子标记连锁图谱 下一个医学论文: 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线粒体DNA的RFLP分析
|
|
|
|
|
|
|